抵达目的地后,穆鲁甘第四个下车,准备换乘另一辆罗厘前往站点。不料,一名客工突然推挤过来,穆鲁甘失去平衡摔倒,导致右膝关节骨折。他动了手术,请了约五个月病假,之后入禀法院,指控雇主罔顾安全。

插图/梁锦泉

不少客工怕惹麻烦 或许不愿诉诸法律

政府为增强安全 出台数个改善措施

任永裕律师说,载客罗厘发生交通事故后,一般都难以调取录像资料作为呈堂证据,大多只能依靠目击事故同事的印象和忆述。(信约律师事务所提供)

政府近年推出不少新措施,为雇主和客工双方提供基本保障,但仍有改进空间。这包括应进一步界定雇主的法律义务,以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和事故,并提供具体的安全措施指南和举报机制,减低劳资双方的误解及摩擦。

受伤客工休养期间 雇主应支付薪水及医疗费

公路交通法令也修改规定,载客罗厘须安装遮雨篷布,且至少有一面是透明的,新注册罗厘的车主在2023年1月1日之前都必须这么做,轻型罗厘最迟在2023年7月1日达成规定,重型罗厘则最迟在2024年1月1日满足要求;最高装载重量介于3501公斤到1万2000公斤的罗厘,也须从2024年1月1日起,分阶段安装限速器,以确保车速不超过每小时60公里。

2021年1月3日早晨,37岁客工穆鲁甘(Ramalingam Murugan)与24名同僚,搭上由雇主Rigel Marine Services安排的罗厘,前往文礼的一家船厂。

任永裕律师说,根据经验,载客罗厘发生交通事故后,一般都难以调取录像资料作为呈堂证据,大多只能依靠在场目击事故同事的印象和忆述。

任永裕说,根据公路交通法令,罗厘车斗不得运载过多工人,须满足最低空间要求;运输时须妥善固定运输的货物,并安装特定尺寸的顶篷和两边护栏。

禁止罗厘载客,可谓知易行难,成本、人力和安全因素难以兼顾,只能渐进式查缺补漏修法。在找到更稳妥的解决方案前,劳资双方须履行各自的义务。

李可文律师说,与客工安全相关的条例应不断审查,确保它们与时俱进,并行之有效。(IRB Law律师事务所提供)

用罗厘接载客工并不违法,但适不适合却见仁见智。多年来,这个课题引发诸多争论,也成为国会议题,但始终未能在安全和成本之间解套。 三年前,印度籍客工穆鲁甘如往常一般坐上罗厘车斗,与同僚从宿舍前往船厂工作。当时正下着雨,客工又赶着开工,穆鲁甘下车时不慎被推挤摔伤,近半年无法工作。 穆鲁甘之后入禀法庭向雇主索偿,胜诉结案,是少数维权成功的案例。那么,现行法规能保障客工的安全吗?劳资双方应尽什么责任?本期《说法识法》邀请两名律师来解说。

受访律师说,载客罗厘发生交通事故,搜证比较困难。发现安全漏洞的客工,不少怕惹麻烦而不愿采取法律行动;选择起诉雇主的客工,如果索赔被驳回,还未必有能力支付雇主的律师费。

2023年7月18日和19日,本地连续发生两起涉及罗厘的车祸,造成包括客工在内的37人受伤,引起高度关注。

去年7月连续两车祸引关注

李可文则透露,不少外籍客工担心公司秋后算账,而选择沉默,不愿反映工作场所的安全漏洞,而这类情况在本地并不罕见。

事发后,超过100个团体和个人发出联署声明,呼吁政府采取措施,改善客工的交通安全,包括禁止企业用罗厘载送工人。本地25个商会随后则联合阐明立场,指出虽然员工安全和福利是重要的,但若禁用罗厘车斗接载工人,恐怕会对中小企业带来挑战。

李可文说,若发生工伤意外,雇主应尽早向人力部通报事故,并在10天内展开调查,撰写完整的事故报告,并交给指定的保险公司或人力部。此外,受伤客工请病假期间,雇主应继续支付薪水并承担医疗费用。最后,应重新评估现有的安全措施,确保客工都有足够的个人防护设备,且设备操作良好,不得被改装或错误使用。

罗厘司机在公路上行驶时,得遵守特定限速,或每小时60公里的车速,视何者为低,驾驶时也不得手持或使用移动设备,还须系好安全带。而车斗内的工人须正确就座,不让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坐下时不应高出车斗1.1米以上。

IRB Law律师事务所的李可文律师指出,当局应不时审查客工安全相关的条例,确保条例与时俱进,并行之有效。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每年约有六人乘坐罗厘时不幸丧命,2018年至2022年降至每年约三人;平均受伤人数也减少约三成,占所有车祸的约4%。

根据判词,法官认为罗厘尾板未放下,客工下车时实际上等同于进行“杂技动作”(acrobatic move)。虽然多数身体健康的客工可轻易完成,但仍存在一定风险。法庭在2023年8月23日裁定雇主须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上述公路交通法令者一旦罪成,初犯可被罚款最高1000元,或坐牢最长三个月,或两者兼施;重犯者可被罚款最高2000元,或坐牢最长六个月,或两者兼施。

信约律师事务所(Covenant Chambers LLC)董事任永裕律师用一起涉及罗厘载客的判例说明,国家法院强调雇主不仅得在工作场所照看客工,使用罗厘接载客工时,也应建立一套安全基准,包括上下车时的操作。这起案件也警示雇主,不该将用罗厘接载客工视为易被忽视的日常琐事。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2023年8月2日在国会上指出,尽管罗厘接载工人的做法不太理想,但若禁止企业那么做,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营运挑战,也间接导致住屋和地铁建造工程延误、员工失业,以及社会成本上涨等问题。

例如,在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法令下,2023年1月1日起,兼任罗厘司机的客工若工作六小时,雇主须提供至少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才能让客工驾驶罗厘载人;每辆载客罗厘也须指定一名“车友”,负责确保司机保持警觉,并安全驾驶。

雇主在庭上辩称,事故是穆鲁甘不慎所致。穆鲁甘下车前,车斗尾板没有放下,是为了留落脚处,供客工踩着下车。雇主还称,下车的过程简单,根本无须监督,特别是穆鲁甘有15年的建筑工作经验。

另外,根据雇佣法令,司机在内的工人,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个小时,包括加班时间;未经许可也不能克扣司机的薪水,即便司机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驾驶任务。违例者一旦罪成,初犯可被罚款最高5000元,或坐牢最长六个月,或两者兼施;重犯者可被罚款最高一万元,或坐牢最长12个月,或两者兼施。

目前,使用罗厘载送客工仍是合法的,但为加强安全性,政府已陆续出台数个改善措施。

延伸阅读

此外,客工筹措律师费也可能遇到困难。面对被法院驳回的工伤意外案件,雇主在诉讼期间支付的律师费,也难以向客工索回。“这种情况下,或许可以制定由第三方出资的法律,帮助并保障劳资双方的权益。”

任永裕说,雇主须为所有客工投保,同时举办安全简报会,让客工清楚地了解工作场所安全的内容,再签署相关的文件。意外发生后,除了迅速调查,也该与其他客工面谈,了解他们的看法。“审理案件的过程往往耗时,也得考虑涉事客工的同僚在诉讼审理时,可能已回本国。”

成本与安全暂难兼顾 劳资双方均须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