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报道,请翻阅2023年12月6日的《新明日报》。

傅锦丰解释说,他一人能烤的面包有限,有不住在大巴窑的新顾客闻询而至,当天一口气买下20包,结果面包很快卖完,不少生活拮据、一次只买一两包的年长者按平时的时段来买却扑空,只能失望而归。他表示,既然开门做生意,总不能不卖给人,也不想设下任何购买限制,但希望大家能体恤一些有需要的年长者。

《新明日报》记者两度走访,星期二(12月5日)清晨5时40分到场时,傅锦丰已卖出近一半的面包,当中咖喱口味已卖完。做面包长达60年的他说,16年前从汤申路上段搬来大巴窑邻里,只卖1元低价,是为了照顾附近的年长居民。这类四个一包的传统面包一般市价至少为2元5角。

他表示三个儿子都有自己的事业,他也不想孩子们接手。至于为何不请帮手,主要是因为店里烤面包的空间狭窄。

不过这位低调的好心业者,近期被媒体报道成了新闻人物,却也面对了困扰。他说,以上个星期天(3日)为例,平常8时前才会卖完的面包,当天6时15分就售罄。

据记者星期二早观察,6时40分左右面包就卖完,有顾客衣着光鲜驾车来购买10包咖喱面包。20分钟后,一位腿脚残疾的老熟客特地来买却扑空,失望无助的神情尽写脸上。

大巴窑邻里一间面包店天未亮开档四小时,不到8点前就卖完,七旬老板为照顾低收入年长者,现烤面包一包只卖1元钱,但近期消息不胫而走后,有不少人特地从别处开车来大量购买,老板感激但吁请顾客把面包让给真正需要的人。

时钟刚过午夜,73岁的傅锦丰就到大巴窑7巷住家楼下装潢简单的面包店,独自一人着手烘烤新一天要卖的面包。不一会儿,红豆、咖喱和牛油等多达30种口味的传统面包就新鲜出炉。傅锦丰把约千个拳头般大的面包分装成300包至400包、每包四个,凌晨4点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