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局和民防部队说:“公众可通过不在植被区域(如草地)吸烟或乱丢垃圾来尽自己的一分力,防止植被火患。我们也鼓励他们使用民防部队myResponder应用通报任何火患。”
利用科技提升火灾检测效能
公园局、民防部队和其他相关机构经常进行联合演习,提高应对植被火患的能力,如有必要,可调遣新加坡空军部队契努克(Chinook)直升机,用民防部队直升机斗(heli-bucket)进行高空灭火。
当局也放置标志,教育公众如何预防植被火患,例如不要在自然保护区吸烟,露营和烧烤处的火不能无人看管。公园局也巡查易发生火灾的热点地区,并在干旱时期对吸烟和未经授权的焚烧行为加强执法。
延伸阅读
公园局也利用科技提升我国火灾监测系统的效能。当局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2019年首次宣布的森林火灾检测系统,今年2月起已在武吉班让和宏茂桥两个地点投入使用。
民防部队发言人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引发植被火患的常见原因包括随意丢弃燃着的烟蒂,以及在植被烧香却无人看管。
据了解,植被火患通常发生在公共场所,造成的损失取决于火势大小。
例如,自然保护区有防火隔离带,以减缓火势蔓延,倒下的朽木枯枝也会定期清理,以减少可燃物。
今年首六个月,全岛发生50起植被火患,较去年同期的64起减少了22%。上半年的植被火患都不是发生在自然保护区和公园。
公园局说,系统配备摄像机,可连续监测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逾2000公顷的树林,有助及时部署所需的灭火资源,并减少自然保护区的巡逻人力,尤其是在旱季。
国家公园局自然保护处高级署长林良任和新加坡民防部队行动处司长蔡思捷助理总监星期二(9月5日)联合致函《海峡时报》言论版,除了公布上述数据,也强调公园局同民防部队和其他土地管理机构密切合作,定期检讨防范植被火患的措施。
一名读者8月25日致函《海峡时报》言论版说,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我国自然保护区发生林火,希望消防员不论是灭火计划、器材或培训方面做足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