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慈恒和团队希望能将啤酒糟用于不同烘焙食品中,提升口感的同时也减少食物浪费。(吴先邦摄)

这五个胜出的团队共获得星展银行基金会高达12万5000元的资助,也获得基金会提供指导和向环境局咨询的机会。

主宾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为今年“饥极求变”挑战,主持正式启动仪式。今年的挑战已从8月21日开放报名,并于10月底结束。

今年“饥极求变”启动活动邀请在去年挑战中表现最出色的五个团队,展示试行各自项目六个月后的成果,也让他们与在场的企业交流。

王骏玮受访时解释,豆渣是豆类食品(如豆乳和豆腐等)制作过程中的副产品,通常用作动物饲料。

延伸阅读

团队主打以豆渣制作的植物鸡肉,名为“Jiro-meat”。团队在发酵豆渣过程中,使用一种特别的微生物,让植物鸡肉得以达到鸡肉肉质的口感。

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也将与两个联办方密切合作,帮助获胜团队与不同餐饮服务业企业建立联系,探索更多可能性。

星展银行基金会(DBS Foundation)和国家环境局星期一(8月21日)联合启动了2023年“饥极求变”挑战(Hungry for Change Challenge)。这项挑战于去年首办,旨在鼓励本地高等教育学府的在校生和毕业不久的校友,以创新的解决方案应对棘手的食物浪费问题。

联合创办人江慈恒(26岁)说,团队努力优化啤酒糟的口感,把它纳入不同食品内,也将它打造成可用于烘焙的替代谷物(alternative grain)。

豆渣变身植物鸡肉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江慈恒说,啤酒糟食品也更有营养价值。“若以10%的替代比率为例,食品纤维含量就比燕麦高出了一倍。”

利用“Jiro-meat”做出的牛油鸡恩潘纳达(Butter Chicken Empanadas),吃起来的口感与鸡肉没有不同。(吴先邦摄)

植物鸡肉的命名也极具巧思;一方面,与英文的“零”(zero)读音相似,另一方面,与华文的“鸡肉”也几乎同音。

星展银行基金会和环境局也与更多的餐饮企业如麦当劳、口福和社会企业The Social Kitchen合作,告诉参加挑战者餐饮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他们将帮助评估参赛作品,并与获奖团队共同试行解决方案。

在一项首办挑战中脱颖而出的五个团队,展示他们试行各自项目的成果,说明他们如何赋予食物垃圾第二次生命,以缓解食物浪费问题。

另一个获胜团队超月公司(The Moonbeam Company),则利用啤酒糟来制作不同食品,如格兰诺拉麦片和其他烘焙食品。

他说,植物肉和鸡肉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分别相等于3.9公斤和3.5公斤的二氧化碳当量(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但相比之下,Jiro-meat的生产过程却只相等于约2公斤的二氧化碳当量,胜过两者。

获胜的其中一个团队是由王骏玮(29岁)代表的Mottainai Food Technology,食物科学出身的他也是公司的联合创办人。

为减少碳足迹,王骏玮和团队特地就近从工厂获取残渣,减低运输过程的碳排放量。此外,豆渣的发酵过程也不会使用过多电力,大大减少整体生产过程的碳足迹。

其他获奖团队的项目也包括利用被丢弃的蔬菜做出调味料,以及通过科技来减少食物浪费等。

豆渣制成的“Jiro-meat”植物鸡肉,外形上也与我们熟悉的肉碎十分相似。(吴先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