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今年逾5000人被捕 最小15岁45人被控

有鉴于此,政府加大法律力度,在今年5月通过贪污、贩毒和其他严重犯罪(没收利益)法令和滥用电脑法令的修正法案。按新条例,任何人若对交易指示起疑,却未进一步追问就执行,或是蓄意交出Singpass账号供犯罪用途等,都足以构成犯罪

廖玲铃律师事务所董事经理廖玲铃律师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没有特定的法律对“钱骡”做出定义,但主要泛指帮他人转移贼赃,或允许他人使用个人户头做犯罪用途者。

这名青年当时听信一个涉案朋友的“虚假承诺”,误以为这么做不会被抓,也不会被起诉。对方还称如果向警方称自己也是骗案的受害者,就能逃脱。

手法多端的诈骗案日益猖獗,而钱骡可说是主要“推手”,让骗子得以转移赃款或洗钱。只要交出银行户头或Singpass资料就可以换取一笔佣金,这类赚快钱的方式往往容易诱使年轻人上钩,进而助长诈骗活动。

阿兹里说:“年轻人可能被快速获得的现金所诱惑,而不顾他们的行为会造成的后果,不知道这类罪行会被处以重刑。”

律师阿兹里·殷穆兰(Azri Imran Tan)受访时提及他接过的一起案件,一名23岁青年卷入星展银行钓鱼骗案,他不知道自己提供了银行和Singpass账号,最终被用于涉及超过150万元的非法活动。

律师梁振扬认为,年轻人比成人更少使用Singpass,可能不理解Singpass账号资料的重要性,他们也可能对洗钱这类不法行为不甚了解。

据《联合早报》统计,警方今年以来,已发出29个有关诈骗和钱骡的文告,至少5940名男女被捕,年纪最小的仅15岁。其中,超过45人已经被提控上庭。

现今青年更多涉骗案 律师:趋势令人担忧

以2021年底发生的华侨银行钓鱼骗案为例,当时超过120人涉嫌当钱骡,但受限于当时的法律,最终只有九人被控。

2020年至2022年间,新加坡警察部队调查了超过1万9000名钱骡嫌犯。单在2022年,警方在全岛展开25次反诈行动,8000多人涉及欺骗和当钱骡被查,当中有不少年轻人。

另外,不法分子蓄意在年轻人常用的Telegram和WhatsApp等平台“打广告”,甚至包装成“招聘广告”,年轻人或老年人都可能不会察觉这是骗子的精心设局,或许误以为借出户头是无害的。

赢必胜法律事务所的陈俊良律师说,钱骡类型多样,包括借出自己或公司的银行户头、当跑腿帮助提取和转移现金等。

他说,有些钱骡会将自己的行为视为轻微犯罪,因为受害者没有受到人身伤害,“但这样的行为可能损害整个金融体系,导致人们失业,或者被用来资助犯罪或恐怖组织。”

过去三年近2万人涉当钱骡而被调查,单在去年就有8000多人,其中不少是年轻人。受访律师指出,很多年轻人触法是因为误以为自己年纪轻就不会被控,其实不然。

尽管过去三年有逾1万9000人被调查,但因为难以证明他们有犯罪意图,因此只有不到250人被控上法庭。

警方于2020年至2022年的抽样调查显示,113名钱骡中45%只有25岁或更年轻。此外,约九成钱骡是初犯。

律师陈俊良也透露,单是去年就有15名涉及钱骡活动的30岁以下年轻人,到他的律师楼咨询。“10年前,青年涉及的大多数是毒品和纠众闹事,但如今他们涉及的案件更多是与诈骗有关。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