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及是否须要保留造口的决定因素时,陈科刚解释说,具体是采取保留造口(stoma)的方案还是可以进行还纳手术,要看患者的肿瘤位置、年龄、身体情况而定。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也能接受造口还纳手术,从而无须终身携带收纳排泄物的造口袋。

李国华是本地展开的首个结直肠癌病患生活质量跟踪调查的284名参与者之一。

84%接受调查的病患接受了结肠或直肠切除手术,其中略多于一半的患者在手术后长期留着造口,辅助他们的日常生活。

国大医院结肠直肠外科主任兼高级顾问医生陈科刚副教授指出,这项长期的跟踪调查不仅填补了本地病患长期病例数据的缺位,还能给予未来病患更直观的生活状态轨迹供参考。

“在提到直肠癌或造口袋时,病患总是有很强烈的恐惧,他们甚至会误认为确诊与被判死刑无异。有了这些长期追踪的本地病患生活质量报告,他们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将经历的一切和可能面临的挑战,也会更有底气和信心。”

这个研究调查在重要的治疗节点,如术前、术后、化疗或电疗期间对患者的生理功能、情绪和心理状态、社交生活和对自我认同的影响,做了长期追踪。

研究也显示,尽管所有患者在一个月节点的生活质量最差,手术患者在12个月节点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

手术患者在12个月节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

尽管治疗期间生理和精神上都承受着多重挑战,李国华依然对主治医生陈科刚满怀感激。“他总是会细心地解释治疗的原理、后续的反应和应对方式,真是医术高超,华佗再世。”

在李国华快要万念俱灰之际,陈科刚的耐心劝导拉了他一把。“他鼓励我接受电疗,还叮咛我臀部会有烧焦的副作用,要记得擦拭药膏。一切情形都被他言中,我就越来越信任他,愿意听从他的嘱咐。”

李国华(59岁,德士司机)2019年3月确诊直肠癌,之后的一年里,他接受了一系列的治疗,包括电疗、化疗,两次手术后,排泄渐渐恢复了常态。

延伸阅读

研究发现,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是否须要保留手术造口,对未来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但多数无须化疗,也无须留有造口的病患,能在三个月内恢复生活常态。

幸运的是,李国华的直肠癌变部位离肛门足够远,他顺利接受了肿瘤切除与造口还纳手术。重新调整了饮食习惯后,他现在已无须依赖纸尿裤,生活重回正轨,甚至还能照常出车开德士了。“很感谢医生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特别是我的两个孙子,给了我面对困难的勇气。”

陈科刚强调:“最重要的当然是要彻底清除癌细胞,保证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尽可能为患者保住肛门。”

李国华忆述,刚得知噩耗的一个月里,他心情极其低落,对生活差点失去了信心。“那时家人怕我想不开,甚至悄悄把家里的门窗都上了锁。虽然大家会鼓励我安慰我,但我还是很害怕,看不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