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事务局反诈骗中心主任郑惠玲警监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假朋友电话骗案是本地五种最常见的骗案类型之一;去年这类骗案超过六成的受害者年龄介于30岁至59岁。

郑惠玲警监的72岁叔叔也是这类骗局的受害人。她说,骗子不仅用的是以“+65”(新加坡的国际电话区号)开头的外国电话号码,也可能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本地号码,或用WhatsApp等手机应用打电话,因此难辨真假。

公众也可上网或拨警方热线1800-255-0000求助或提供相关信息,亦可拨打反诈骗热线1800-722-6688,或上网了解如何防范诈骗。

直到骗子再次来电要求转账,这位叔叔才如梦初醒,找到他的老朋友辨明真伪后,赶紧报警求助。

根据新加坡警察部队,今年1月至5月至少有3000人坠入假冒朋友电话骗局,比去年同期的521人飙升约576%;在这五个月里,这类电话骗案共卷走至少1020万元,去年同期为750万元。此外,去年全年这类骗案共2106起,今年单在5月份就有至少859人受骗。

警方提醒公众保持警惕,并可采取“A、C、T”防范三步骤

假冒朋友行骗的电话诈骗案日益猖獗,而且新手法越来越多,包括冒充受害人的朋友,诱导他们点击链接以代购家具或预订餐馆位子等,借此通过恶意软件转走钱财。今年首五个月里,至少有3000人误坠假朋友电话骗局,同比增加近五倍,损失金额至少1020万元。

她说:“我的叔叔从事保险业,骗子当时通过WhatsApp拨电,声音和语气像极了他的老友,甚至能叫出我叔叔的名字。叔叔没有多想,因为两人是多年的生意伙伴,于是一口便答应转账2000元给某个装修商,帮朋友开新餐馆。”

这些老千通常一开口就会说“知道我是谁吗?”“好久不见”,或提起一些普遍的小名或身体特征等作为开场白,诱使受害者说出某个友人的名字后,就顺着冒充该友人,一步步套话。等到受害人没什么戒心时,对方就会以各种理由借钱,或提出要求。

电话诈骗团伙操弄受害者的同理心和情感

延伸阅读

骗子非法取得本地号码 或用手机应用打电话

面对电话诈骗 可采取“ACT”防范三步骤

“A”即“Add”,在手机“加”上ScamShield应用,并在银行、Singpass和社媒账号设置多层验证等;“C”即“Check”,先“查”明底细,确保可靠合法;“T”即“Tell”,就是“报”,遇到诈骗后立即向当局和亲友通报,以防更多人受害。

据早前报道,新加坡警察部队与马来西亚皇家警察合作,在今年2月和3月捣毁了假冒朋友打电话行骗的跨国犯罪团伙,共逮捕15人。这些嫌犯涉及逾400起这类骗案,他们的大本营都在柔佛州。

在此案件,骗子冒充这名妇女的好友兼同事,打电话给她说自己遗失了手机并换了新的,要她保存新的电话号码。一番交流后,骗子开始提要借钱开设咖啡座,请求受害人用PayNow转账。岂料,对方收到钱后就失联,受害人用原来的电话号码找到真朋友,才恍然大悟上当了。

一名69岁的妇女今年4月也是为了帮助“朋友”开咖啡座,结果被骗走1500元。

郑惠玲警监指出,电话诈骗团伙会操弄受害者的同理心和情感,先是通过攀谈使关系热络,一到三天后才会以偿还贷款、丢失手机或急需救助来渡过难关为由,让受害人转账借钱,金额一般是几千元,并且通过PayNow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