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中心的目标是在本地开设五六间社区治疗诊所,并在这些诊所提供更多治疗和护理服务,最终能将15%至20%的病患转至社区,为国大癌症中心腾出更多空间和资源,以治疗病情较复杂的病患。中心预计明年于实龙岗开设第四家社区治疗诊所,以照顾住在东部和北部的癌症患者。

社区治疗诊所2017年推出,目前提供的服务包括49项血液检测、19项癌症治疗和三项护理,包括清洗伤口、皮下注射、清洗静脉导管和取出化疗输液泵。根据诊所对40名病患进行的调查,同到国大癌症中心相比,约八成数病患的路程缩减了至少20分钟,88%病患的等候时间也缩短超过20分钟。

延伸阅读

今年社区治疗诊所病患人数料增加

设在裕廊医疗中心的国大癌症中心社区治疗诊所今年3月经卫生部批准,从4月开始为乳癌病患提供俗称补骨针的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静脉输注。这个15分钟的输注程序由肿瘤科的护士遵循医院标准执行,让病患获得和国大癌症中心相同的服务。

伊费特(Iffat Ara Nurjahan, 57岁,翻译员)四年前确诊二期乳癌,目前在接受荷尔蒙治疗。她由医生推荐到社区诊所打补骨针,以避免骨质疏松和癌细胞扩散。

由于静脉注射是风险较高的程序,过去病患须到国大癌症中心才行。这个社区治疗诊所至今已进行了八次这类程序,预计每年可输注213次,占国大癌症中心这类工作量的约27%。

除了裕廊医疗中心 ,国大癌症中心也在蔡厝港的吉丰家庭诊所和金文泰的康庭家庭医生诊所设有社区治疗诊所;这些诊所日后也将提供静脉输注服务。

她说:“诊所里的护士和国大癌症中心的一样友善细心,我觉得自己受到很好的照顾。我住在兀兰,如果去癌症中心可能要至少45分钟的车程,但是来文礼比较方便,35分钟左右就到了。“

凯鲁丁(Khairuddin Bin Haron, 34岁,地铁站职员)去年6月发现体内有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从8月开始,他每15天都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terted Central Catheter, 简称PICC)接受化疗,而静脉导管每周须清洗两次以避免阻塞。

凯鲁丁家住裕廊西,到国大癌症中心的车程约45分钟,还得加上30分钟的等候时间;如今,他只须步行10分钟就到达社区治疗诊所,不必等候就可接受同样的护理。他说,这大大减轻了对生活的影响,让他得以继续工作,也能继续到淡马锡理工学院进修。

国大癌症中心肿瘤血液科主任兼高级顾问医生李素琴教授介绍,中心照料本地四成的癌症病患,转到社区治疗诊所的病患都是低风险并已在中心接受过至少一次护理的病患,人数从2021年的约1000人增至2022年的近1600人,占癌症中心病患的8.7%,预计今年会增至12.7%。

裕廊医疗中心和社区诊疗所 为病患缩减路程及等候时间

补骨针可帮助在接受荷尔蒙治疗的早期乳癌病患预防骨质疏松症,并降低乳腺癌扩散的风险。初期乳癌病患每六个月输注一次,持续两年到五年;晚期癌症病患则须每四周到六周打一次补骨针。 

乳癌病患现在可到文礼地铁站旁裕廊医疗中心内的诊疗所打补骨针,而不用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中心,节省了路程和等候时间。这是癌症中心属下社区诊疗所首次提供这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