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楼以不同主题呈现土生社群文化与身份认同

三楼“风格”展厅则包括了项链、发簪等珠宝、纱笼卡峇雅(sarong kebaya)等传统服饰,以及独具土生文化特色纹样的纺织品。公众可以在这里看到建国总理李光耀夫人柯玉芝穿过的峇迪旗袍(batik cheongsam),以及演员欧萱在电视剧《小娘惹》中穿过的珠鞋等130件展品。

土生文化馆将从2月17日开始,免费向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开放。

建筑中庭悬挂着八个由本地艺术家罗心辉(36岁)专门为土生文化馆设计的灯笼。他说,设计这些灯笼也是一个文化寻根的过程,灯笼的纹样融合了多元土生文化中建筑、婚庆等文化中的纹饰。

土生文化馆(Peranakan Museum)坐落于亚美尼亚街39号,翻新后的文化馆共三层,分别从“起源”“家”和“风格”三个主题出发,呈现与不同文化及次文化的融合之下,土生社群所形成的独特文化与身份认同。

土生文化馆历经四年翻新后,将于星期四(2月16日)开幕,并从17日起正式对外开放。文化馆重开后,将为公众展出超过800件藏品,其中约四成为新增设的展品。

公众可以通过观赏文化馆中琳琅满目的展品,感受土生文化的多面性,了解土生华人、土生印度人、土生阿拉伯人等族群的起源与文化。

亚洲文明博物馆兼土生文化馆馆长陈威仁希望,参观者能够重新认识土生社群的多种文化根源,并探索这种鲜活、动态的文化如何在今天继续转变和发展。

本月17日至19日三天,土生文化馆将举办系列表演与互动活动,公众可通过土生文化馆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了解更多详情。

亚洲文明博物馆兼土生文化馆馆长陈威仁指出,“Peranakan”一词的意涵非常丰富,土生文化不只峇峇娘惹文化。在马来语中,“Peranakan”一词的词根是“anak”,即“孩子”,意思是“本地出生的”或“来自同一子宫的”,这个具有包容性的词语在东南亚地区用来指代在本地安家,并且将丰富的本土文化与其引以为傲的宗祖国文化遗产相结合的社群。

他说:“土生文化在本质上是跨文化的,并且展现了新加坡等东南亚的港口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融。我们希望参观者能够重新认识土生社群的多种文化根源,并探索这种鲜活、动态的文化如何能在今天继续转变和发展。”

一楼的“起源”展厅,溯源了超过300张照片,展现出土生文化的多元样貌。二楼以“家”为主题的展厅,通过家具、餐具、瓷器等生活用品,展现土生文化的语言、风俗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