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10个月,平日早高峰搭乘巴士的平均人数为64万8000人,比2019年同期的80万人少约五分之一。

陆路交通管理局星期二(12月20日)提供给《联合早报》的数据也显示,这一时期,平日早高峰搭乘地铁的平均人数为57万1000人,比2019年同期的76万7000人少四分之一。

陆交局说,平日搭乘公共交通的乘客分布情况大致上与疫情前相同。

另外,平日的巴士和地铁全天乘车趟次在今年首10个月约达日均673万趟次,比2019年同期的约836万趟次少。包含周末的日均趟次约为630万趟次,是2019年同期约774万趟次的八成左右。

研究交通课题的PTV亚太区业务发展总监谭正敏说,冠病疫情的效应之一,是推动工作场所采取灵活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

研究交通课题的PTV亚太区业务发展总监谭正敏说,冠病疫情的效应之一,是推动工作场所采取灵活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疫情前,能明显看到最尖峰的通勤时段,比方说7时30分到8时30分之间,但现在不那么明显,而是分散开来了。”至于目前的通勤习惯是否已成新常态,他不认为通勤状况会在短期内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灵活工作安排促使早高峰通勤情况出现变化,今年首10个月平日早高峰时段中央商业区一带的地铁站出站人数比疫情前减少约一半。

若看每周的个别天数,和星期三的早高峰乘客量相比,星期五的巴士和地铁平均乘客量在2019年10月都不少于95%。但今年10月,星期五的巴士均乘量只达星期三的90%,地铁均乘量则达87%。这大抵反映出,更多人选择在周末前的星期五灵活安排工作,包括居家办公。

“这也可能是基于较长久的灵活工作安排。陆交局正留意情况,并会探讨减缓高峰时段通勤人数及鼓励乘客在非高峰时段通勤的必要措施。”

公交全天乘车日均趟次比2019年同期少两成

至于目前的通勤习惯是否已成新常态,他不认为通勤状况会在短期内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即使是出现回到疫情前水平的迹象,也可能是因为日后中国游客回流等因素所致。旅游方面的因素可能使每日乘客人数增加,但上班的高峰情况不太可能和过去相同。”

“疫情前,能明显看到最尖峰的通勤时段,比方说7时30分到8时30分之间,但现在不那么明显,而是分散开来了。”

和2019年同月份相比,今年10月的公共交通搭乘人数仍较低,今年的早晚高峰通勤量也比疫情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