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到,去年和今年初经济逐步重启,当局也加强了公交运作来满足雇员和人们的出行需求,但不是每个人每天都回返公司。“公交运作可能恢复到跟疫情前相似,但乘客量还未恢复,导致赤字扩大。”

学者:因灵活工作安排 乘客量或稳低于疫前水平

巴士业是在2016年9月全面采用发包经营模式,由政府出资购买和更换巴士,并收取车资,用以支付巴士公司一笔服务费,换取更高的服务水平。

受访学者指出,随着许多工作场所继续实行灵活工作安排,公交乘客量估计不会完全恢复到冠病疫情前的水平。但与此同时,高通胀率会进一步推高营运成本,下来公交车资很可能会上调。

汤申—东海岸线则是在启用初期,暂时改用类似巴士发包合约的营运模式,由陆交局收取全数车资,并支付服务费给经营者SMRT。汤东线第一阶段三个地铁站和第二阶段六个站,已分别在前年1月底和去年8月底启用。

为舒缓日益上涨的公交服务营运成本压力,公交理事会去年底批准整体车资调高2.2%。理事会在计算车资调整顶限时,也不把反映供需的NCF完全计算在内,否则车资可调高最多6角钱。

巴士和地铁营运开支则达21亿8700万元,高于上财年的20亿2200万元,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到14亿3000万元,比上财年高出8.3%。这也使得政府津贴进一步扩大,从上财年的13亿2500万元增加至14亿4600万元,增幅约9%。

公共巴士和地铁乘客量因防疫措施松绑而回升,加上汤申—东海岸线更多地铁站启用,由陆路交通管理局收取的车资收入因此增加约6.8%。不过,这仍远低于支付给公共交通经营者的服务费,导致巴士和地铁营运蒙受的亏损进一步扩大。

他说:“2021年也感受到一些通胀压力,车资可能会上调,但也要看车资方程式里的公交网容量因素(Network Capacity Factor,简称NCF)如何调整,乘客量增加会缩小NCF的贡献。”

新跃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特斯拉博士(Walter Theseira)指出,随着人们回返公司上班及恢复社交活动,车资收入将继续增加。不过,由于许多工作场所继续提供灵活工作选项,公交乘客量可能不会百分之百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会稳定在低于疫前的某个水平。

交通部长易华仁日前书面答复议员提问时透露,截至今年8月,尖峰时段的巴士乘客量已恢复到疫前约85%的水平,高于3月底的约75%。

根据陆交局的最新年报,截至今年3月底的财政年里,陆交局从巴士和地铁合约收取的车资收入达6亿4800万元,比上财年的6亿零700万元增加约6.8%,不过仍显著低于疫情前财年的8亿6200多万元。

“不过,就算允许车资上调,涨幅也会远远低于今年出现的实际成本增长,因为车资方程式是根据去年的通胀率来计算的。”

公共交通理事会预计将展开常年车资检讨工作,特斯拉认为,虽然去年通胀率增长没有今年快,但相信也会推高营运成本,车资可能会再次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