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张月英(64岁,退休人士)说,过去30年来,这些鹦鹉每天傍晚都会准时报到,在树枝上歇息一晚,隔天清晨6时许飞走。
针对鹦鹉成群出现在邻里的景象,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学系研究助理冼扬智受访时说,鹦鹉是群居动物,当邻里有可用作栖息的树木,鹦鹉在傍晚时分便会一起“回家”。
根据记者现场观察,鹦鹉在傍晚7时左右就会成群结队出现。它们在空中盘旋几圈后,就会在大树的枝干落脚,跟着叽叽嘎嘎叫个不停,此起彼落的叫声,持续到晚上9时过后才逐渐平静下来。
施向东(32岁,制造业人员)也认为鹦鹉顶多不就吵个一两小时,只要到了睡觉时间,鹦鹉停止叫声,问题就不大,但他知道,不堪鹦鹉叫声的居民还是有的,前阵子甚至听说有人提议射杀鹦鹉。
这群数以百计的鹦鹉,每天会聚集在蔡厝港4道第416座组屋旁的大树上。它们身披绿衣、胸口通红,头顶蓝“帽”的同时,红色的短喙更让人一眼认出它是绯胸鹦鹉(red-breasted parakeets)。
蔡厝港集选区议员周凯年在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市镇理事会定期修剪组屋附近的树木,减少鹦鹉在邻里的栖息处。他鼓励民众继续学习与大自然共处,切勿随意喂食鹦鹉。
林秀梅(54岁,物流业人员)强烈反对射杀鹦鹉的建议。她说:“鹦鹉和人一样有生存权,把鹦鹉射死过于残忍。”
郭芳(39岁,幼儿教师)则鼓励家长利用自然景观来引导孩子探索世界,同时灌输保育的重要。
国家公园局野生动物管理与外展处长侯俊明受访时说,绯胸鹦鹉于1940年代通过宠物交易来到新加坡,当中有些鹦鹉逃到野生环境后存活了下来,并繁殖成自足的种群。
侯俊明表示,在打造“大自然里的城市”的进程中,公园局会继续与市镇理事会合作,科学管理环境。
每到入夜时分就群聚,不“唱”上一两个小时誓不甘休,数百只绯胸鹦鹉把组屋楼下大树当家,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大部分居民表示早就习以为常,已经学会人鸟共处,但仍有小部分居民不堪其扰,促当局采取行动把群聚的绯胸鹦鹉赶走。
“当绯胸鹦鹉不受控地繁殖,本土原生鸟类在资源上将面临更多竞争,进而影响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居民起初觉得鹦鹉的叫声很烦,每天被吵足一两个小时更是让人苦不堪言,但日子一久,大家习惯了,也就可以共处了。”
学者:绯胸鹦鹉非候鸟 本地约1500多只
也是Singapore Birds Project项目成员的冼扬智指出,绯胸鹦鹉不是候鸟,也并非原生物种,本地的数量估计有1500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