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咨询服务及毕马威影响力部门主管霍淑菁说,商业可行性及环保包装的价格竞争力将是业者最大的挑战。“即使有绿色标签(Green Label)、环保创新及成本分摊体制等措施,业者还是要共同在公共和私人宣导方面下力度。”

我国去年共制造了约694万公吨固体垃圾,相比40年前增加七倍。其中约四分之一(182万公吨)是住家垃圾,当中单是包装垃圾就超过50万公吨,价值约18亿元。相比迅速增长的垃圾量,回收率却不理想,其中塑料回收率仅为6%。

政府早前宣布,明年实施饮料容器退费制(Beverage Container Return Scheme),随后也将陆续根据“制造商延伸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简称EPR)模式推出更多环保政策。环境理事会和咨询公司毕马威(KPMG)新加坡顺势展开调查,探讨本地消费者对环保的态度。

这项对超过1000名消费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每10个消费者中就有七个并不完全清楚什么材料可以回收。而阻碍公众养成回收习惯的因素包括嫌冲洗过程费时费力(23%)、不知道如何分类垃圾及辨别可回收物(21%),以及觉得回收桶地点不方便(15%)。八成受访者就认为,回收桶地点是否方便是影响他们能否积极参与回收计划的最重要因素。

调查针对包装产品的结果显示,有70%的受访者认为市面上的产品包装过度,应该减少。多达95%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使用环保包装的产品,这反映了消费群体对环保包装高度接受。

我国去年共制造了约694万公吨固体垃圾,相比40年前增加七倍。其中约四分之一是住家垃圾,当中单是包装垃圾就超过50万公吨,价值约18亿元。相比迅速增长的垃圾量,回收率却不理想,塑料回收率仅为6%。

环境理事会主席罗惠娇说,本地打造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浪费需要政府、业者等多方的配合,其中消费者更是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理事会下来将推出更多宣导活动,包括和学校合作,推广人们对环保的认知和行动。

不过,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商品包装上的信息不足,他们无法辨别哪些是可回收的环保包装。即便是受认证的环保包装商品,每两个消费者就有一人(53%)会先考虑价格,如果不会比一般的更贵他们才会购买。

本地垃圾量大幅增加,但回收率持续低落,调查显示认知、便利和价格是影响人们是否收回垃圾的几大因素。新加坡环境理事会准备增加宣导力度,加强人们对环保的态度,进而推动本地循环经济的发展。

有70%受访者认为市面产品包装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