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临学校假期办青少年中国画启蒙班

李气虹还在规划明年的一系列讲座,准备邀请南大拉惹勒南国际学院的李明江副教授谈《中共二十大之后的中美关系》,再请国大中文系副主任王昌伟教授谈《中国风:二十一世纪华语流行音乐中的中国想象和华人身份认同》,也考虑亲自主讲《从新加坡看台湾海峡两岸关系》。

随着防疫措施放宽,本地会馆重启各种活动。已有116年历史的新加坡李氏总会,来临周末将推出文化沙龙系列讲座,介绍本地和中华文化中较为轻松活泼、新颖有趣的一面,希望能引起年轻人对会馆的兴趣,同时促进新旧移民间的融合。

广式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发展至今,点心种类已有上千种。早期华人把广式饮茶文化带到新加坡,在近百年发展过程中,新加坡究竟给这种饮茶文化注入哪些特色?对这一课题感兴趣的话,就不能错过7月16日由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助理院长明永昌主讲的《粤港点心文化之形成与变迁》。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机遇,成就了本地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种语言的社会景观,而先辈留下的地名,恰恰是这种独特文化的产物,更是国人珍贵的文化遗产。

副会长李雅杰(72岁)说,来临学校假期,会馆将办青少年中国画启蒙班,欢迎7岁至16岁的会员子女参加,会馆只收30元材料费。

退休前曾担任新加坡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及导播,也当过戏剧组导演及监制,拍过800多集电视连续剧的李宁强,将分享如何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年代,用手机拍出更好更动人的照片,并为作品添加适当文字,表达心中感悟和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李氏总会接纳李气虹的建议后,将在本月21日下午2时30分推出“文化沙龙”的首场讲座,打头阵的是李氏总会副文教主任李宁强(69岁),讲题是《摄影为我开了一扇窗》。

李氏总会将在本周六下午2时30分推出“文化沙龙”的首场讲座,打头阵的是李氏总会副文教主任李宁强,讲题是《摄影为我开了一扇窗》。

文化沙龙系列讲座定在每两个月第三个星期六下午2时30分举行,地点在李氏总会礼堂,有兴趣者可拨电62967388/62967389报名。

潮流玩具背后有什么玄机,为何能在本地掀起一阵阵热潮?你是否知道在新商业模式遍地开花的今天,潮流不再是转瞬即逝的一阵风,而是可以通过资本化操作,形成新的产业规模。

本地资深文史工作者林恩和将在11月19日举行的第四场讲座《从地名看新加坡的前世今生》,分享他的研究心得,让大家对已保存下来的地名如中峇鲁、林厝港、实龙岗、直落布兰雅,以及曾经熟悉,却因各种缘故逐渐消失的地名如竹脚、四脚亭、四排埔等有新的认知。

李氏总会目前有近1200名会员,但八成会员年龄在50岁以上,只有两成会员在50岁以下。会馆拟通过轻松有趣的文化沙龙系列讲座,吸引年轻宗亲加入。

李氏总会目前有近1200名会员,但80%的会员年龄在50岁以上,只有20%会员是在50岁以下,老龄化趋势不言而喻。李瑞庆(62岁)去年出任会长后便苦苦思索如何才能吸引年轻宗亲加入会馆,让会馆文化得以延续。

总务李植丰(63岁)则说,会馆准备在6月初重启四天三夜的马来西亚游,带领会员到怡保、安顺、吉胆岛度假旅游,但至少得招到30人才能成行。

李瑞庆说,李氏总会除了照顾老一辈宗亲会员,也希望吸引年轻宗亲走进会馆,对会馆产生好奇与兴趣,同时还希望借助讲座,促进新旧移民之间的相互融合与了解。

《联合早报》副刊记者李雅歌是《潮玩风靡背后的新消费逻辑》的主讲者,她将在9月17日畅谈年轻人所推崇的潮玩,并以BearBrick、Molly为例,看潮玩产业如何通过知识产权(IP)研发、明星效应的加持快速圈粉,以及如何借助资本完成全球化扩张。

他后来邀请《联合早报》中国新闻组副主任、也是李氏总会会员李气虹博士(55岁)商讨对策,对方建议以文化沙龙方式,吸引和凝聚年轻宗亲。今年1月,李气虹曾在李氏总会办了一场“承先启后,迎难前进”的座谈会,阐述他对传承会馆文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