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书室明晚办线上追思会
英培安生于1947年,著有诗集《手术台上》《石头》、长篇小说《画室》《戏服》等,作品屡次获选《亚洲周刊》十大中文小说,同时多次赢得新加坡文学奖。2003年,他获颁新加坡文化奖,2013年得东南亚文学奖殊荣。
文化奖得主、作家英培安因病逝世,遗体昨天火化后举行海葬,约30名亲友出席告别式送他最后一程。
新加坡书籍理事会昨天也发文追悼英培安:“我们由衷感谢英培安先生对本地文学的不懈努力和影响,让我们能通过他的作品了解自省与自觉的重要性。”
在英培安独生女英可为(40岁,钢琴教师)眼中,父亲为人正直、真诚,一旦下定决心就会全力以赴。
2014年英培安决定结束书店,有心人林仁余、林韦地与林永心继承书店,如今仍在武吉巴梳路营业,积极举办活动。曾协助英培安打理书店的陈婉菁也备受英培安的感召,后来成立了城市书房。读者可上草根书室面簿主页www.facebook.com/grassrootsbookroom/查询英培安线上追思会详情。
英培安于1995年创办草根书室,专营文史哲类型华文书籍,同时也为本地写作者提供一个文化空间。其中一个获益的例子是活跃于2000年代的异质诗社。成员之一陈志锐说,英培安非常支持文学活动,如果草根书室不在了,很多东西都会消失。他说:“小小的草根,是我们大大的文学草原。”
另一方面,草根书室与“瓦罐有诗”将于明天晚上8时举办英培安线上追思会。
英可为也分享了一些英培安不为人知的一面。她说:“父亲热爱各类艺术,最喜欢唱歌,我们经常在家中一弹一唱。父亲也经常陪我看电影,看徐克看林青霞,也看一些好莱坞电影,这些都将成为我珍贵的回忆。”
吴明珠说,英培安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虽然患癌后他的晚年多少经历些痛楚,但他一直强忍着继续创作。她反复强调:“希望本地以后继续有华文创作,让这个文化延续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培安只是中间人。”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和国家艺术理事会代表也在星期二下午到英培安的灵堂致意并慰问家属。
英培安2007年患癌,晚年都在与病魔搏斗,星期日(1月10日)在雅西西慈怀病院逝世。作为新加坡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华文作家之一,文艺界对英培安的逝世纷纷表示哀悼,包括香港和马来西亚媒体,都刊登了他逝世的消息和纪念文章;意大利日报“Il Tempo”也有关于他逝世的报道。
唐振辉在面簿写道:“培安为新加坡人留下丰富遗产。他的文学作品——小说、散文、剧场和评论文章,通过不同文类影响并启发了许多人。”
届时,林高、沈璧浩、林容婵、陈志锐与牛油小生将分享他们与英培安的文学缘分,并朗诵英培安诗作。
英培安的独生女英可为在告别式上说,在她眼中,父亲为人正直、真诚,一旦下定决心就会全力以赴。她也分享了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多位文化界人士也出席告别式,如作家刘培芳、林高、沈璧浩、流苏、陈志锐,以及前报人林任君等。
昨天的告别式,出席者包括多位文化界人士如作家刘培芳、林高、沈璧浩、流苏、陈志锐,以及前报人林任君等。英培安家人在告别式上播放了一段三年前英培安高歌《踏雪寻梅》的录音,让好些人为之动容、落泪。
英培安的遗孀吴明珠(68岁)昨天受访说:“在华文式微的现状底下,希望英培安的人生可以提醒一些人,华文创作应该继续下去,必须继续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