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青松清楚记得16年前,他鼓起勇气请英培安看一看自己的习作时,作家眼中丝毫未有轻视或嘲弄,并在几天后提出中肯意见。李青松说:“我想这是众多文学后辈在与英先生初遇时最为难忘的情景。在文学领域中,英先生就如一个率先找到了游乐场的纯真孩童,他不遗余力招呼着那些场外的孩子们进来玩耍,共同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作家刘培芳与英培安相识于年少时,她说:“很多人说培安在本地文坛总是独来独往,但他认为,对一个作家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专心致志努力写出好作品。”

英培安于2003年获颁文化奖,是本地文坛少见的多面手,创作量可观,先后出版20余部作品,包括诗集、小说、戏剧、杂文集及评论集。英培安自1960年代,还在读中学时开始创作,最初写现代诗,七八十年代曾以笔名“孔大山”写了不少风格犀利,针砭时弊的杂文。

刘培芳也说:“其实培安的朋友很多,从青涩年少到如今年华老去,大家还一直保持联系。培安为人随和,生活低调简朴,充满幽默感和正义感。他有一种特殊气场吸引大家喜欢他。他文学性格耿直,执着敢言人之所不敢言。无论是小说、诗歌或杂文,都秉持一贯的自由主义精神理念。”

英培安出生于1947年1月26日,还有16天就是他的生日。

本地著名作家英培安昨天下午1时35分因病去世,享年74岁。

英培安在2007年被诊断罹患第四期前列腺癌,无法动手术,但他以过人的意志对抗顽疾,近25万字的长篇小说《画室》即是他在患癌及官司缠身期间,用四年时间完成的。不幸的是,他于2015年被诊断患有大肠癌,并动手术切除了一截大肠。

本地作家林高曾出版文学评论《孤独瞭望·英培安小说世界》,他说:“读英培安的诗歌和小说,都会看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孤独是他的写作母题。一方面表达了他的失落,他的追求和愿景;一方面就是要面对死亡。死亡对一个一直想往前创作的生命主体来说是跳越不过去的关卡,也就是最大的无奈和悲哀。”

本地文坛少见多面手

英培安病重时,林高去医院探望他。林高说:“彼此心知肚明,他来到关卡了,我告诉他,能处理的处理,处理不来的,就面对,接受它。”

1978年,英培安在内部安全法令下被逮捕、拘禁,后获释。出狱后,英培安在1980年代末致力于长篇小说创作,第一部长篇《一个像我这样的男人》发表于1986年。近10余年来,作为全职作家的英培安,每隔三几年就出版一本长篇小说,而且每一部作品都获得肯定。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2019年出版的《黄昏的颜色》,诗集《石头》则于2020年问世。

英培安的妻子吴明珠说,去年5月,英培安又感身体不适,经检查发现是胰脏癌,手术过后血糖高低不定,曾紧急送院。吴明珠说:“培安走得安详,没有痛苦。”英培安与吴明珠育有独生女英可为。

英培安的治丧处设于碧山12街第127座组屋楼下,星期三(13日)上午出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