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隆说:“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新加坡地铁启用、土地迅速发展成商业区和住宅,这些我都错过了。来到展览当义工,算是重拾我错过的新加坡历史。”

陈宝娜(兼职教师,38岁)和黄建隆(退休人士,80岁)通过义工活动,寻求解答。

尽管如今收入不稳定,陈宝娜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她认为只要意志坚定,就能在充满未知的环境中,走出自己的路。

配合开埠200年,本地今年掀起一股历史热,全岛动员4000多名义工参与系列活动,和公众一起探寻鲜为人知的新加坡故事。

开埠200年历史体验展是今年纪念活动的重头戏,共吸引了逾2000名各行各业的义工共襄盛举。大家都希望借这难得的机会,重温一遍国家的记忆,从中摸索自己在新加坡故事所扮演的角色。

迈埠·创新

一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如何树立及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

开埠200年历史体验展是纪念活动的重头戏,单是这场活动,就吸引逾2000名义工,人数远超预期的1200人。陈宝娜是其中一名义工导览员。

她说:“我一开始当教师就是为了回馈社会,但我发现朝九晚五的工作造成我没有时间做我喜欢的义务工作。要辞去全职工作并不容易,当时也考虑到收入的问题,但我最终还是决定跟着感觉走。”

《联合早报·迈埠创新》走访四组背景迥异的国人,一窥他们怎么以各自的方式迈步前行,沿着开埠200年的轨迹,创造新的未来,新的新加坡。

她说:“纵观新加坡700年来的发展,新加坡拉王朝灭亡、柔佛王朝统治、英国人殖民……前人应该没有想到新加坡会发展成今天这个独立国家。历史证明,只要懂得应变,就能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找到一条自己的路,有时甚至可能有意外的惊喜。如今我也在探索自己的路,这个教训我会铭记在心。”

在历史的洪流中,陈宝娜的故事或显得微不足道,但她坚信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改变社会,间接为新加坡的历史添上一笔。

衣锦还乡 重拾错过的时光

她说:“随着国家越来越发达,社会也变得越来越冷漠。在务实的现代社会里,以前简朴的温暖常常被人遗忘。我想尽一分力,找回社会中的真善美。”

悠悠岁月200年,生于太平盛世的国人,如何从历史的洪流中获得启发,谱写自己的新加坡故事?

与陈宝娜恰好相反的,是开埠200年历史体验展最年长的义工黄建隆。年届八旬的他,年轻时为了发展制衣业,在国外度过了近30年的光阴。从海外见证新加坡的发展,他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原是小学教师的陈宝娜,为了投身义务工作,10年前毅然辞去全职工作。如今,她偶尔到学校代课,也兼职当瑜伽和尊巴舞教练,一周内花至少两天投入义工活动,定期为弱势群体孩童提供补习、免费在社区里教舞蹈,以及帮忙筹办体育活动。

黄建隆说:“我20多岁就加入服装业,看到国外的商机。在那个年代,很多人不敢到海外发展。当时通讯不发达,要打个电话回新加坡,有时得等上一个小时才能接上线。尽管想家,但我告诉自己要专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最初加入义工团队时,陈宝娜只是想了解我国历史,以便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故事。出乎意料的是,新加坡700年的历史反让她上了宝贵的一课,使她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领悟。

黄建隆在新加坡独立和建国初期渡过了青涩的岁月,当时国家那种勇往直前,创造未来的精神,仿佛融入他血液中的一部分。他受访时多次强调,他相信人定胜天,诚如新加坡建国领导人在动荡的时局中建立起今天安稳的新加坡,个人命运也须靠自己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