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学校继设立校史馆之后又设立珍藏馆,展出创办人广洽法师生前收藏的名人字画、遗物以及知名书画家赠给学校的墨宝,教育学生学习书法、美术以及仁义道德。

他说:“我们的目的是:承前启后,即承继先人宏愿,将传承文化及价值观视为使命,并在所传承的文化中创新、提升创意思维与实践的能力。”

目前坐落在榜鹅镇埃奇徳尔坪的弥陀学校,是北区第四校群的华文及华族文化卓越中心。校长吴宝德说,校方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华文和本身文化的兴趣。

弥陀校史馆三年前设立,面积为270平方公尺,校方在馆内展示名人书画作品,以及跟广洽交情深厚的弘一法师、竺摩法师,星云法师、丰子恺等人的生平简介,深化各年级学生对校史和中华文化的认识。

这首诗由丰子恺以行体书写,丰子恺在落款处注明藉广洽法师转赠弥陀学校。由于年久破损,弥陀校方经过前后七年修补,最终成功修复,还回墨宝原来隽秀字体。

吴宝德校长上星期四(5日)在珍藏馆揭幕仪式上受访时指出,校方是在得到校群督导的支持、校董会和校友的配合,而设立“弥陀珍藏馆”,馆内收藏学校多年来所收集的本地名人字画,如邱少华、洪云生、何家良等。

广洽法师生前收藏的名人字画,包括弘一法师用朱砂书写的长卷“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丰子恺挥毫的弥陀校训“慈良清直”、彩墨画“出水双莲”、竺摩法师的水墨画“雏鸡图”等,全都是真迹墨宝。

值得一提的是,面积约为60平方公尺的珍藏馆,就在校史馆的隔邻,入口处展示的四个条幅,是曾担任晚清驻新加坡总领事的爱国诗人黄遵宪所写的一首七言杂诗。

“因此,我们想到了善用弥陀学校多年来的文化遗产,将之设计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弥陀学校于1954年创立,广洽法师当时是鉴于跑马铺路龙山寺附近没有学校,许多穷苦居民的子女普遍失学,于是将寺旁空地改建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