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葆仁1920年从复大毕业后,先赴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商科,考获硕士学位,1922年进入伊利诺大学研究政治与经济,用两年时间考到博士学位,相信是本地最早考获博士学位的学者之一。

何葆仁家族史

他记得自己出任上海学联会长时,曾与何世桢和其他学生代表,南下广州谒见国民政府领导人,要求国民政府派兵北伐,推翻军阀政府。

鲜为人知的是,100年前从新加坡到上海复旦大学深造的本地人何葆仁,竟然是这场学运的重要领袖之一。当这场学潮蔓延到上海时,他被推举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会长,还担任全国学生联合会副会长。有了何葆仁在前线指挥那场惊天动地的学运,新加坡人也就没有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缺席。

担任新加坡华中校长

何诚明博士也曾在国大教过书,他弟弟何诚中是美国西北大学的电子与电脑科学系教授,曾在美国发明世界上最小的激光器。

何水鹄育有四名儿子,长子何明湖一家定居马六甲和吉隆坡,二子早逝,三子何明煌(何培斌教授的父亲)是我国著名建筑师,四子何明腾因过继成了何葆仁的长子,他是名教师。何葆仁自己生了三名儿子,最大的何明泉博士退休前是国大的微生物教授。二儿子何明通博士是美国休斯顿大学的教授,从事神经元与神经化学,小儿子何明亨是名医生,目前旅居美国。

何诚明博士目前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从事人工智能研究,是位资深科学家。何培斌教授则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建筑系主任,他父亲何明煌是我国著名建筑师。中华总商会大厦和中正总校礼堂都是何明煌设计的本地建筑。

和平后,他取道香港回新加坡,与胡文虎、林庆年、黄重吉、许生理等组织福建经济建设公司,由胡文虎担任董事主席兼总经理,何葆仁为副总经理,并留在厦门工作三年。

婚后,何葆仁博士在社会贤达陈延谦、庄丕唐的推荐下,受聘为新加坡华侨中学校长。他前后担任华中校长一年半,任校长期间,华中十多名教员中包括后来出任中正与南大校长的庄竹林,还有本地著名学者王赓武教授的父亲王宓文。

何培斌教授记得,曾在伦敦大学图书馆翻阅叔公当年的博士论文,何葆仁当时研究的是“东亚的经济”。何葆仁留美期间,还曾为加拿大两份华文报写社论。

何博士与何教授年轻时都曾与何葆仁这位五四运动风云人物相处过,可惜年轻时对历史还不感兴趣,没向祖父叔公多了解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但是他们后来还是努力弥补遗缺,从书本、杂志、文章和学者的研究中了解这段历史。

何葆仁的父亲何江华育有四个儿子:水鹄、允在、汉升和葆仁。何家祖上一直经营厦门与台湾之间的航运业,负责运输油米糖等土产。家道中落后,水鹄和汉升到新加坡另谋出路,允在早逝。葆仁在父母双亡后,便到新加坡投靠大哥。

早年毕业自南洋大学的历史学家杨进发教授曾在1969年,即五四运动50周年之际,访问当时还在世的何葆仁博士,并把题为《我与五四运动》的文章刊登在1969年6月《新社季刊》第一卷第四期内。

100年前的今天,北京大学等十多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学生汇聚在天安门金水桥前,抗议北洋政府即将签署对中国不公的巴黎合约,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学生们的这场示威游行催生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股学潮很快蔓延到上海、天津、长沙、广州和南京。

目前定居澳大利亚的杨教授后来重访当时已80开外的何葆仁博士,把何葆仁生平事迹比较有系统的记录下来,收录在1977年出版的著作《战前星华社会结构与领导层初探》一书中的第13章。这一章的题目是“移风易俗,折衡樽阻——何葆仁博士”。

何葆仁的长孙何诚明博士(63岁)和侄孙何培斌教授(63岁)接受联合早报采访,分享祖父和叔公的故事,让大家在五四百年之际,重温这段历史。

何葆仁的岳父曾江水是和丰银行董事,极力劝他弃教从商。1927年,何葆仁博士加入银行业,成为和丰银行高级职员。这期间,他复办新加坡青年励志社,还出任社长。

何葆仁回顾这段历史时骄傲地做出这样的结论:“五四运动使我不忘爱国与救国,使我对国家社会的各种公益事业不退缩,更不冷漠。”

何培斌教授回忆说,何葆仁晚年住在他家附近,父亲何明煌经常开车送何葆仁到同济医院。何葆仁当时是同济董事。他记得父亲和叔公经常在车内一起吊嗓子,唱京剧。

何诚明说,何葆仁与他的哥哥何水鹄关系非常亲密。他小时候靠哥哥养大,哥哥去世后,他反过来照顾哥哥一家大小。新加坡沦陷前,何葆仁带家人到重庆避难,也把水鹄的家人带上。

祖籍福建厦门何厝社的何葆仁,10岁从厦门到新加坡,投靠在本地经商的大哥何水鹄,第二年进入道南学堂就读。1908年,他和李光前等人一起到南京暨南学堂升学,辛亥革命爆发后回返新加坡。17岁他考进上海复旦大学附中,毕业后进入复旦大学文学院深造。

5月11日下午,来自61所学校的1万2000名学生在寰球中国学生会临时办事处正式成立“上海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推选复旦大学学生何葆仁(1895-1978)为上海学联会长。

他记得上海学联成立后不久,学联领导层马上拨电北京政府,要求严惩亲日官员,释放在北京被捕学生,同时要求北京政府抗拒日本侵占山东的强蛮举动。

他曾拜访厦门祖厝的祠堂,发现祠堂中间有三块大牌匾,两块属于在清朝当过秀才举人的先祖,第三块便是何葆仁,由此可见他在族人眼中是位出色人物。何葆仁1978年3月1日与世长辞,葬在蔡厝港基督教坟场。

李登辉(1873-1947)祖籍福建同安,出生爪哇巴达维(今日印尼雅加达),19岁留美,1899年毕业自耶鲁大学,1904年底回中国。1905年在上海成立寰球中国学生会,亲自出任会长。1913年出任复旦公学校长,此后便以复旦为终身事业,主持校务23年。复旦公学是在1917年改名为复旦大学,李登辉当时曾到南洋各地为复旦大学筹款。

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取得政权前,何葆仁博士再度回到新加坡,先创立葆成公司,经营出入口贸易。1959年重返银行界,受聘为远东银行出纳主任,1963年担任副经理,直到退休。

五四百年

何诚明博士与何培斌教授其实都源自何水鹄支系,只不过何诚明的父亲何明腾(何水鹄四子)小时候便过继给何葆仁当长子,何诚明因此成了何葆仁的长孙。

今天是五四运动的100周年纪念日,全世界有华人的地区都在纪念这个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日子。

由何葆仁亲述,杨进发笔录的《我与五四运动》一文指出,当时领导上海学生运动的,是上海复旦大学学生会。何葆仁认为,当时的学运能声势浩大的开展,主要原因是李登辉校长采取开明领导方针,使到复旦自由研究的学术风气鼎盛。李校长同情学生们的爱国行动,加强复旦学生的信心与果敢精神。

何葆仁任上海学联会长

上海五四运动进入高潮时,上海学联决定从5月26日开始新的抗议攻略,展开罢课和抵制杯葛日货运动。6月4日那一天,1万5000余人分成不同队伍齐集体育场,由何葆仁领导大家宣誓支持全国学生的爱国运动后,开始游行至英法租界,劝说商家罢市,用行动响应学生的各项要求。

在美国完成学业后,何葆仁于1924年回到上海出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为复大开设国际公法、政治学和社会学科。

当时为杨进发教授的著作写序的,正是《李光前传》的作者陈维龙。杨教授为我们留下何葆仁生平的珍贵一手资料,陈维龙则为后人留下李光前的珍贵传略。

1938年,何葆仁曾担任“南洋华侨筹赈总会”常务委员,支持陈嘉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和领导马六甲分会的抗日活动。此前,他曾担任晨钟励志社社长。

上海的学生在1919年5月5日得到从天津传来的消息,两天后由江苏省教育会副会长黄炎培主持一场据说有两万人参加的国民大会。隔天,即5月8日下午,31所学校的81名代表在复旦大学开会,决议组织上海学生联合会。

1925年,何葆仁思念离开多年的新加坡,决定回来与亲人相聚。他回来后不久便娶了马六甲殷商曾江水(1876-1942)的长女曾玉昭。曾江水是与徐垂青、陈祯禄齐名的马六甲富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马局势吃紧,何葆仁博士决定携带全家随岳父曾江水离开新马避战祸。1941年,他们取道缅甸进入云南,再到重庆。在重庆期间,他与林庆年、连瀛洲、许生理受当时的国民政府委任为华侨参议员。

根据何葆仁的回忆,五四运动时,上海的学生骨干除了他本人,还有程天放、吴南轩、章友三与江一平等。何葆仁被推选为上海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会长,任期满后他已从复旦毕业,决定到美国深造,因此由程天放出任第二任会长。第三任会长是何世桢。

他在大学表现杰出,勤勉好学,才华横溢,充满热忱,又有领导魅力,深受同窗敬重爱戴,五四运动一开始便被推选为上海学联会长。五四后的6月16日,中国学生成立全国学生联合会,何葆仁被推选为副会长。可惜100年后的今天,这段风云史近乎被淹没,很少本地人知道何葆仁与五四运动的故事。

他回到复大任教期间,大学曾发生“迎新拒旧校长”风潮。当时有一派人反对让原校长李登辉回校复职,主张拥立代校长郭任达博士为校长。何葆仁当时力挺李登辉回校当校长,他的主张得到多数人赞同,李登辉最后回到复旦继续主持校政。

他在1928年获和丰银行董事主席林秉祥赏识,成为和丰银行马六甲分行经理。1932年,和丰银行、华商银行及华侨银行合并,成为今天的华侨银行。何葆仁继续担任马六甲分行经理,直到日军攻占新马前夕。

杨进发50年前访问何葆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