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手机和通讯费用不便宜,所以可以用来“显示身份”。在公共场所目中无人,大声使用电话的坏习惯开始在社群里蔓延。

第一代(1G)流动电话于1988年进入我国,又大又重,手机还有个绰号,叫“大哥大”。

●1881年:新公司与EETC合并,成立Oriental Telephone & Electric Co(OTEC)。

新加坡在1870年就有电报服务,1873年随着香港、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海底电缆铺设完毕,顺理成章成为国际跨洋电报服务的中心。

“谁打我pager?”

随着英、法海底电缆在1850年铺设和电话的发明,全世界的电话通讯网络快速建立起来。有“东方直布罗陀”之称的新加坡,当然首当其冲,成了东南亚的电话通讯枢纽。

岛国最早出现的电讯服务是电报,当时的服务由私人电报公司提供。电报先要把发报人要传达的讯息译成电码,通过电线传到收报人的国家的电报公司,解码后由专人派送到收报人手中。过程听起来很累赘,不过比起书信邮政服务快多了。

通讯科技发展迅速,第二代(2G)瘦小轻便的GSM手机,在不到六年里流行起来,这才算是流动电话服务时代的真正来临。

科技后浪推前浪,第三代(3G)流动电话在2005年启用;2017年4月1日,2G-GSM 完成它的时代使命,退出岛国的通讯历史。

电子通讯当始于电报,电报的发明可追朔到1816年,但要到1839年才开始有商业电报的服务。莱佛士在东南亚活动时,仍然是个靠书信通讯的年代,因此他才能成功巧用信函来往的时间差距,没有遵从设在印度总公司的命令,“擅自”领队登陆小红点,创造这个岛国奇迹。

●1907年:OTEC于禧街设立1000条线的中央接驳站。

这是80年代末最经典的一句话。那时我国引进“电话传呼”(paging)服务,那是无线数据服务的雏形,传呼机(pager)非常普遍,服务网遍布全岛;收到发电者的号码后,找个方便的地方和时间复电就行。

●1987年:推出电话传呼(pager)服务。

●1955年:1月1日殖民政府收回OTEC的营业执照,成立新加坡电话局(Singapore Telephone Board)经营电话服务,以蓝燕子为标记。

国际电报服务中心

回望岛国超过两世纪的电子通讯历史里,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一直是超前发达的领头羊。但是快速进展的科技已颠覆通讯的发展,电子通讯不再单靠基础建设和硬件取胜,目前大家用的手机几乎已是一架能通话的超级迷你小电脑,已不太可能还有什么供硬件发展的空间。

当时除了新闻快讯、商业和军用,电报也是反清革命人士的秘密通讯渠道之一。孙中山就为“同盟会”编了一本密码册子,用以双重加密。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电报,应该是汪精卫在1938年12月29日(29日的电报码是“艳”)发出的所谓“艳电”,电报内容申明要向日本妥协不抗争。

●1995年:第二代(2G)流动电话GSM开始投入服务。

当公共电话像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个角落设立后,电话渐渐变成国民生活里不能缺少的部分。电话号码开始时是五位数,随着用户的增加加码,目前已是八位数。在电话全盛时期,我国有超过两万个公共电话,现在由于流动电话几乎人手一机,公共电话已剩下不到2000个,近日在珍珠坊还看到几个公共电话站,乘机拍照怀旧一翻。

●1937年:12月1日接通新加坡与伦敦电话,开始提供国际电话服务。

●1974年:4月1日成立法定机构新加坡电信局(Telecommunication Authority of Singapore)。

早期的电话主要为政、商、军警等服务,市区以外要靠公共电话。根据海峡时报一个读者在1957年投诉,在超过6000户人家的红山住宅区,只有一个公共电话,打电话要不等上一个小时,要不就是投币箱太满不能用。

从“大哥大”到4G

家里没有电话的,除了用公共电话,也可以去相熟的商店借用,有些要收费一角钱。

●1971年:圣淘沙卫星站开始提供卫星通讯服务。

●2005年:第三代(3G)流动电话服务开始进入市场。

新加坡电讯发展简史

随着第三和第四代,以及2020年将推出的第五代流动电话科技的出现,电子通讯已是软件,应用程序和快捷安全的数据服务的时代了。

等待“燕子”标志

电话传呼机独领风骚一直到1990年代末,在第一代流动电话推出后才开始式微,最后一家提供服务的公司(Sun Page)于2012年终止服务,电话传呼机变成电讯古董。

●2012年:第四代(4G)宽频流动电话时代开始。

后来国际电话通线,打国际电话要先拨“0”号,商店怕被人“偷吃”,所以用小锁头把“0”锁上。如果遇到要拨有零的号码,就要看头家脸色,请他开锁。

用华文发送电报比较麻烦,先要把华文电文译成四个数字的国际号码(可有好多买4D的灵感!),所以电报公司收到后,要经过双重解码才能知道内容。

电话随着我国独立开始普遍,那时申请电话线要到罗敏申路的电话局排队交表格,再等上好几个月,才会看到印上“燕子”标志的电话,所以家里有电话可是件风光的大事!

由于它没有“识别来电”功能,那些交游广阔的,回电时的第一句话就是“谁打我pager?”

我国第一家电话公司在电话发明后不到三年,在莱佛士坊成立,那是通过人工接线的。后来设立中央接驳站,迅速成为亚洲的国际电话中心。

●1870-71年:British-Indian Extension Telegraph Co提供从新加坡到印度马德拉斯(现在的清奈)电报服务,British-Australian Telegraph Co.提供到澳大利亚的服务,China Submarine Telegraph Co则提供越南西贡、香港和中国的电报服务。

1901年无线电发报成功,电报更成为通讯的重要管道,由于它有收发人的资料和签收纪录,所以电报到今天都有法律认证地位。不过,随着海底电话电缆的铺设和通讯人造卫星科技的成熟,加上其他衍生通讯服务,如电传打字(telex)、电讯传真(facsimile)、电邮、互联网等的出现,电报这名词已慢慢地在我国的通讯字汇里消失。

●1879年:随着美国的贝尔于1876年申请到电话专利,Eastern Extension Telegraph Co(EETC)在新加坡设立50条电话线的服务。

●1993年:电信局于11月1日上市成为私营公司SingTel,当时21岁以上的国民自动获得500股的股票。

我国最经典的电报,莫过于建国总理李光耀于1958年从印度尼西亚发回家,说要吃火锅,却让家人以为他要乘搭战舰回家的那一封。

●1988年:第一代(1G)流动电话服务登场。

新加坡早在1870年就有电报服务,1873年随着香港、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海底电缆铺设完毕,顺理成章成了国际跨洋电报服务的中心。

●1873年三公司合并为Eastern Extension Australasia & China Telegraph Co,1938年被Cable and Wireless Ltd收购,1965年再被马来西亚政府收购,于1966年并入新加坡电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