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女儿已长大成人,当了妈妈。她买了入口的婴儿床,有床褥,柔软舒适。她睡过多年的摇篮,完好无损,仍然搁在储物室里,给我们增添美好的回忆。
1972年,我接电话后赶到花拉公园边接生楼(产科医院)的育婴房,妻子指着铁质脚盆里一个脸型有点歪的睡婴,说,“那是你的女儿。”一听,顿时感到一阵迷茫,定神后,又感到兴奋,自己升格当了爸爸。
孙女本来哭哭啼啼的,在歌声中,在摇篮的摇荡中,须臾,已安睡入眠。
摇篮曲(lullaby)又名“催眠曲“,似船歌,轻柔的旋律和节奏,引孩童们入梦。
莫扎特和舒伯特都是西方著名的《摇篮曲》作家。舒伯特是奥地利人,出身贫寒,写了催眠曲而声名大噪。
当妈妈的,年轻受英文教育,坐在摇篮边,手有节奏的摇摆摇篮,一边轻轻唱着“ lullaby”,温柔的催眠曲。
大热天,祖母爱孙心切,一手摇动摇篮,一手挥着葵扇,为孙女纳涼。她还轻声唱着客家童谣:“ 月光光,照地堂。莲塘背,种韮菜;韮菜花,结金瓜……”
特地到如切路买了一个脚盆形粗藤条编制的摇篮,一个“n”形的稳重藤架,摇篮两端的把手,扣在藤架两旁的钩上,就可轻易用手摇动摇篮了。
西谚云,“The hand that rocks the cradle rules the world”(摇动摇篮的手控制世界)。由此可见摇篮在人的一生中所占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