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老的大屋弥漫着一种陈年的腐朽气息,然而,朝气蓬勃的娜尼丝一出现,老屋便好像注射了羊胎素一样,蓦然变得年轻起来。娜尼丝浑身都蓄满了语言,恨不得把古城的一切用清脆的嗓音“装订”成一部“百科全书”送给我当参考。
“我奶奶正在做无酵面包(Lavash),你要来看看吗?”
到菜市去逛,售卖无酵面包的摊子声势浩大地排列着,为防面包干裂,摊主手里都捧着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碗,不断地往上面洒水,好似她们照顾的是一个个生命力旺盛的盆栽!一般上,无酵面包如果保持干燥的状态,可以收藏一年;不过呢,泼过水的,仅能保存两三天而已。无酵面包每片的售价是100德拉姆(折合新币3角),当地人不是一片一片地买的,而是成叠成叠地捧回家去的。
亚美尼亚(Armenia)北部的 Zrvezh,是个民风淳朴的古老村庄,居民只有7000余人,然而,可供凭吊的古迹却不少。生活步骤异常缓慢,就好像电影的凝镜一样,定格在一个古老的年代里。
它是亚美尼亚人的主食,早餐、午餐、晚餐,都吃它;荤食素食,都以它来配搭。当地人还别出心裁地将它卷成各种美丽的形状,当作盘饰,真是“物尽其用”啊!有时,厨师也会把它垫在盘底,把带汁的肉块放置其上;无酵面包饱吸汁液,纤柔如花,一触即融;吃着时,轻飘飘地羽化成仙。
柔软的无酵面包,圆圆、平平、扁扁;在我看来,它更像是薄薄的烙饼。
啊,无酵面包!我一听,快乐便像爆米花一样“噼噼啪啪”地在我心房里爆开了,我趿了拖鞋,跟随着她,到那祖传的烘焙间去看她奶奶烘制无酵面包。
顾名思义,无酵面包就是不加酵母而做成的面包,主要的原料是水、面粉和盐。玛格烈奶奶使劲地将面团擀得平平、薄薄、扁扁的,再撒上烘焙过的芝麻籽,然后,将一根长长的木杖将面团粘在传统土灶的内壁上。这时,土灶已被熊熊烈火烧成高温状态,无酵面包很快便被烘焙得又干又硬,玛格烈奶奶手脚转动如飞轮,将无酵面包一片一片地“刮出”来。干干硬硬的无酵面包很快便在土灶旁堆叠成一个小丘,我惊诧地问道:“做这么多,你们才两个人,怎么吃得完呀?“娜尼丝笑道:“这些无酵面包都是做来储存的,如果现在要吃,就不能做得太干、太硬,必需有一定的柔软度。”
次日一大早,娜尼丝便来敲我的房门了,意兴勃勃地问道:
在奶奶的鼓励之下,我动手去烙。面团被我擀出了一个奇怪的形状,放进土灶时更是糟糕,我双眼被热气熏得睁不开来,一失手,那个凹凸不平的面团便掉进灶底了。唉,出师未捷身先死呀!奶奶笑得几乎岔气。
我们下榻于民宿,偌大的屋子,只住了祖孙俩。年过七旬的祖母玛格烈,穿一身色彩缤纷的衣裙,褐色的头发很有韵致地卷成波浪型,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她不谙英语,她那20余岁的孙女娜尼丝就充当了我们的翻译。
这个早上,玛格烈奶奶坐在氤氲着面粉香气的烘焙间,手脚麻利地用一根超大的擀面杖孜孜矻矻地擀面团。
(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