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饥饿感,是我们真正的危机。我们或许真得要经历一次大灾难,才能从痛苦中学习和自强。
而且不论是在中国大城小镇,我都感觉到“消费障碍”。当地各大小商家不喜欢收现金,不接受外卡,只欢迎手机付款,连在郊外上个厕所都要WeChatPay。我们觉得不便,但他们也不在乎赚你那一点钱,他们的消费能力远超我们,你“没能力”消费就算了。
对网民来说,这不过就是一则让人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娱乐视频,不必太认真。但近年到不同国家,特别是中国,我处处体验到自身的不足,有种井底蛙见世面的感觉,以前我们说的什么教育水平优势和语文优势,全都不见。说语言吧,以前我们说自己来自双语国度,精通双语。现在我只敢说自己懂一点英语和华语。精通?当别人比自己差的时候还说得出口,现在不想丢人现眼。今天到中国,随便一个当地人都懂得语法正确的基本英语会话,即使有些表达不流利,仍努力尝试,那是所谓的有饥饿感,有想要填饱肚子的渴望。
注:看看这个视频,看你有什么感受?https://www.facebook.com/tropicmonsters/videos/1833225916707767/
在本地电视/网络节目上看街头访问是痛苦的事,受访的人,从青少年到大叔阿婶,有时甚至是专业人士或政治人物,十之八九说不出一句完整的中文句子。成年人辛苦地在两种语文之间摸索,青少年尴尬地笑说不会说华语,不看字幕完全听不明白。以为他们英语很好?结果也是一块一块,想笑,实在笑不出。还没摇头已经头痛。
国人的双语水平之低落,已达到失望得让人根本不想提,一提就尴尬羞耻的地步。但更大的隐忧是,仍有人觉得自己很优秀,高高在上,丝毫不知在一日千里的今天,我们早已被很多国家很多人远远抛在后头。整天挂在口边的什么世界第一,都是自欺欺人。
其实新加坡人那么爱出国,在国外没理由感受不到自己的不足。若真懂得自嘲还好,问题是我们感受不到丝毫的不好意思,对说不出中文觉得是理所当然,更不察觉自己的英语原来也是半桶水。
丰衣足食太久,会习惯沉醉在舒适的环境,渐渐忘记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新挑战。对从来没有饿过的新一代新加坡人来说,饥渴更是陌生名词。于是面对自己的缺陷或不足,很容易也很理所当然一笑置之,反正在自家没有威胁,日子一样过,不必太认真。
近日看到一段网络视频,一个中文说得洋腔洋调的年轻主持人在街边找青少年作街访,用半桶水的中文问了一两个问题。受访青少年听到问题后脸上的“惊悚”表情让人难忘,他们的答案也“呼之欲出”,都是一句"I don't understand Chinese"(其实应该是Mandarin),然后用同样烂的英语,给了个听得出完全没经大脑运作的零水准和零内容的答案。主持人似乎就是在等待这样的反应,听到之后像是任务完成,兴奋得很,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