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社会,多张口多双手,那是可贵的劳动力;男耕女织,足以增加财富。在厨房陶筷筒上,往往写着“百子千孙”的字样,吉祥寓意。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结婚时,新人领取结婚证书,还分派到一些避孕套。当时的口号是:生男或育女,两个就够了。那是当时客观环境的因素促成的。

林间的小树枝桠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蔚为奇观。听常到该岛走动的人说,这些布条是善男信女烧香祈福后挂的,为的是祈求神明赐以子嗣。亚洲一些国家民间也有这种习俗。

儿童是国家的栋梁,未来的社会主人翁,绝对不可像旧时代只求人丁旺,一味“卖死力”,做牛做马。強身健体,注重心理健康、道德的培养和教育的增长,才最重要,确保他们成为良好的公民。

30年前,阴历九月到龟屿(Kusu Island)一游,山坡上有一座那督公庙,香火鼎盛。

六七十年前,我父母辈往往一生就是一打,司空见惯,少的也有十个八个。不能生的人,绞尽脑汁,一个也生不出。难怪那时老人家说,生育子女是“天阿公”送的,是天意,躲也躲不开的。

30年后重游故地,但见庙前已修筑了152石级,上下山都方便。树上的布条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零星的红黄塑料袋。

求子女心切,求神拜佛,希望观音送子,菩萨送女,是常态。在树上吊布条求后嗣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当时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压花墩”,结婚久而未生育者,领养一个女婴;让女婴为“墩”,墩就是根基。有根基搭屋才会成功,求嗣才能顺遂,道理明显。

医疗科技一日千里,试管婴儿成功率非常高,传统中医药对不育患者亦有乐观的疗效,难怪人们不再挂塑料袋了。

有花墩者过后顺利生男育女,但还有些一无所出。经济能力许可的,此后索性领养多个孩子,组成乐融融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