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和一位同事聊天, 聊着聊着就提到一些中学时期念过的中文课文。 她说起以前上中文课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常常要求她们背诵一些文章,所以她对“背书”印象深刻。 说完,当场就背一两句出来, 考考我这个曾经的华校生那篇文章的出处。 说起背书,可是我们那个年代修读中文和中华文学必做的功课,除了诗歌散文,当然也包括唐宋诗词。

背书对我们这些喜欢文字的人,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如果对方是一个对中文“感冒”的人。好比那些认为中文难学的学生,让他去背一篇文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听说现在有不少老师为了让学生应付中文作文考试,会让学生背一些不同内容的“范文”,如果作文考题刚好在“背书”的范围内,学生就可以发挥背书的作用了! 虽然这个死记硬背的方法不鼓励,但要通过考试这个难关,背范文也是一个折衷的方法了!

在生活中偶尔会看到一些触动内心的人或景物,比如在旅途中看到一些景色,心中就会自然而然的涌现一些诗句和优美的句子。如果刚好旁边也是一个文青,会不约而同地念出来了,那种感觉犹如找到一个知音一样。

因为平时都是以英语和同事沟通,不曾记得这位同事是一个华校生。问了一下,她毕业于圣尼各拉女校,而我毕业于南洋女中。果然,都是属于华校背景的女子中学。 虽然我和她之间相差了整整一个年代, 但在学习中文的道路上,背书还是少不了。

说到底,背书只是学习语言的一个方法, 活学活用才是学习语言的正确方式。

是的,朱自清的《背影》和《河塘月色》,巴金的《繁星》,鲁迅的《风筝》,这些文章,都在当年的中文课本里, 而我非常喜欢这些抒情的散文。一些篇幅比较短的,老师都要求我们背下来。所以只要听到开头那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就马上知道是出自巴金的《繁星》,而《背影》则出现一个父亲和儿子的感人画面。 还有周敦颐那篇文言文《爱莲说》,马上想到的是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