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生朋友说,其实真正的关键是手脚、眼睛和耳朵。我们的身体容易找到层层衣物保护,比较难受冻。耳朵总是露在外头,好坏都会先入耳,会最先“受罪”,所以在零下温度的环境要用东西遮盖。这当然和现实很像,我们不能控制耳朵的开关,最难听最难受的,总是先从耳朵进去,所以真得找东西好好保护。眼睛则最怕强风吹袭,有时你会完全没预料到,风向会突然转变,寒风加上冷空气,一扑面就让眼睛流泪。有趣/可怕的是,其实眼睛遇强风会落泪并非眼睛有泪,而是因为眼睛太干燥,因此一直尝试制造泪水滋润眼睛作为保护。但在极端环境下,眼睛反而会过度干燥一点泪水都制造不出,这种“欲哭无泪/哭不出来”的感受我们在生活中不时有所体验,比哭更难受。
而手指要有两层手套保护,首先是要穿戴五指分开的“分指手套”,然后再套上一层除了拇指其余四指连着的“连指手套”,我的理解是手指头在身体的最尾端,血液流通较慢,导致反应也慢些,被恶劣环境搞到深度冻伤以致出现冻疮并非不可能的事,所以不能忽视。而脚趾的保护也有学问,医生朋友说千万不要穿超过一双的袜子,因为那会减少脚趾周围的空气流动,而脚趾正需要这一点的空气摩擦才能产生热量,脚才能在需要的时候跨大步走出去,所以穿多几层袜子反而会误事,越帮越忙。
零下30度,这应该是我人生最寒冷阴湿的一个圣诞节。
看过/读过一些人应对零下几十度恶劣环境的经历,感觉上没那么艰难苛刻,他们还是能在户外自由走动,虽然是人生中的零下温度,但偶尔总还有蓝天白云和暖和阳光,关键是要避免打击自己吹向面孔刺激眼睛的大风,有一些适当装备的话应该还能沉稳应对。他们都说分层保暖很重要,首先要有最贴肌肤的底层,然后一层一层把自己层层包裹,到最后的外层不可贪便宜,一定要是质地好的名牌羽绒,才能确保不被冻坏。
人生中的零下温度不时会出现,尤其需要适应的是严冬中的夜长昼短,白天已经很冷,偏偏总只有那几个小时就不见,如何在严寒的黑暗中摸索出路和保暖方式,真得经历过才能学得会。
人生中的零下温度不时会出现,尤其需要适应的是严冬中的夜长昼短。
——吴庆康
没有预料到需要作出这许多的调整和适应,特别是心理上的。一向我行我素的我,居然对即将面对的未知与寒冷感到有点担忧。原本只稍微调整心态想从容应对,认为过去体验过的一些天寒地冻经历应该足够以应付这从未有过的真正寒冬,但曾体验过人生中真正刺骨寒风的朋友不断忠告,说一定要用尽全力从头到尾一层一层地保护自己,要不然会被伤害到体无完肤仍不知死活,于是自信心开始动摇,才真正开始筹划。
医生朋友说,只要做足以上几点,寒冬不难过,但依然要我祈祷最好不要有强风。可见在零下温度的恶劣环境保护自己还得有一点学问。真的,身处稀薄空气的环境,面对真正刺骨的寒风,最不习惯的是环境的不熟悉,每走一步都吃力,太缓慢的步伐可能被后面的人撞倒,而自己在深陷的雪地中举足不够力也容易不慎跌倒,环境和人心的改变会让人心寒,所以这次我不敢轻敌,到哈尔滨之前买了很多重量级装备,希望在重重保护下自此踏出的每一步都有目的地,都不会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