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城的历史并不长。满清汉人来台拓垦,建置葛玛兰厅,日据时期发展成为重要的农林产区。在台湾跃升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年代,宜兰因为种种原因,反其道而行之,虽然经济发展缓慢,却保住一片青山绿水。

对于行旅者而言,甫抵宜兰,火车站周边便充满惊喜。原本残破的台铁旧宿舍与犄角旮旯,以宜兰出身的知名漫画家几米的作品,打造出充满趣味的场所,圆柱支起工字钢构架,串连起破屋与老树,向左走向右走的男女生插肩而过,飞散的行李箱包,断壁残垣上的彩画,吸引着大人小孩拍照合影。

又到台北,连日阴雨,还是决定去宜兰市看看。坐巴士不到一个小时,越过连绵的群山,眼见绿油油的稻田,想起福建的家乡,恍然已是进入宜兰县境内。

不远处便是黄声远设计的丢丢当森林,巨大的钢架撑起一片绿荫,漂浮的星空列车,驶向宜兰火车站,那儿的墙壁满涂彩绘,一只长颈鹿从屋顶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着这个城市。

很多年前,跟台北的朋友去过宜兰县的冬山河公园与礁溪温泉,却从未曾到访其首府宜兰市,大抵在台北人眼中,这个小城没有太多看点。近年来常常听到宜兰更新的事迹,田中央联合建筑事务所的传奇,也让学生做过案例分析,然而,没有身临其境,总无法感知这些项目的影响力。

宜兰有着丰沛的水资源,虽然绕城的河流时有泛滥,依旧滋润着这片土地。宜兰县政府提出“维管束”计划,综合治理境内河川。越过嘈杂的环城车道,进入宜兰城北的河滨公园,仿如进入另一个世界,自然之美将城内的颓败抛在脑后,入眼是那蔓蔓绿草地,点缀着黄的紫的小花,河那一边的远方,有着浓淡层叠的黛墨山脉,公园没有刻意的雕琢修饰,舒展地让你只想抬头向天迈步踏地。

在田中央,在水之畔,宜兰城一日,感受这城市的脉动,殖民的、独立的、抗争的、包容的,走过必留下痕迹,如同人的一生,每一阶段皆有其美。宜兰城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更新项目没有高调华丽的主张,眼见那少年人徘徊其间,浸濡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会欣赏残缺之美,尊重异质的存在,宜兰向下一代传递着希望。

自在言

1990年代台湾经济转型,宜兰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推进各项更新计划,兰城声名鹊起。如今的宜兰城内大多是20世纪中晚期兴建的屋舍,穿行其中,不少已是闲置,更新项目则多在城外。

漫步青草地,望着横跨宜兰河的桥梁,轰鸣奔驰着机动车,从宜兴桥走到庆和桥,见那桥下悬挂着秋千,两个女生晃着笑着,桥的一侧横生出津梅栈道,供行人和脚踏车骑士行走,围护钢管向外侧倾斜,缠绕着枝桠藤蔓,令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大桥,也有了些许生命。站在桥上,看着宜兰河在脚下流淌,享受着清风拂面,摇摇摆摆来了一队智障孩童,在老师的呵护下,咿咿呀呀地玩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