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郑子瑜应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邀请,研究黄遵宪的遗稿,还被委任为该校研究院研究教授,教中国修辞学史。在主编《南洋学报》时,郑子瑜也推出《黄遵宪研究专号》,后来的《人镜庐丛考》成了他的重要著作之一。
有“传奇学者”之称的郑子瑜,1916年出生于福建,后成为新加坡公民。郑子瑜在龙溪中学就读时,遇到当时的老师丘絮絮。在丘氏的指导下,郑子瑜接触新诗,也开始写散文和杂文。
郑子瑜也是研究郁达夫、黄遵宪的专家。年轻的郑子瑜曾写信给素未谋面的郁达夫,意外获得回信。信中郁达夫的一句“我辈生于乱世,只能挺着坚硬的穷骨,为社会谋寸分进步耳”,成为郑子瑜后来步入文坛与研究的动力,后来更写了《达夫诗词集》《谈郁达夫的南游诗》《郁达夫诗出自宋诗考》等书稿。
郑子瑜在1938年南来新加坡后,透过丘絮絮的引荐,到华侨中学任教,丘絮絮可说是他的良师贵人。
在马华文学的研究中,郑子瑜在1960年的一次演讲中,以《马华文学的历史应该远溯上去》为题,对李汝琳的马华文学起源论点提出异议。他也补充韩素音对马华文学的定义,强调殖民时期的华人“要他们不怀念乡土,眷恋祖国,是不可能的”。
郑子瑜学术经历丰富,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高级研究员、厦门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等。在新加坡,郑子瑜曾任师资训练学院中文部讲师、南洋学会编委会主席等,可谓贡献良多。在著作成就上,除了有许杰赞扬在中国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中国修辞学史稿》之外,也有《郑子瑜修辞学论文集》,另有创作《青鸟集》《挑灯集:郑子瑜散文选》等。郑子瑜2008年于新加坡过世。
知道一点新华文学……
20岁时,郑子瑜同友人合办文艺月刊《涟漪》,后来也一起创办文史月刊《九流》。在定居新加坡之前,郑子瑜曾在文莱、砂拉越等地住过。二战时,在砂拉越完成《鲁迅诗话》《〈阿Q正传〉郑笺》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