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开始读报时,好像大概是字食族的第一届招生。现在版,有小作家的大大照片和自己的文章并排印刷,觉得有种真的是小小作家的神气的感觉。总之,觉得这种荣耀感大于一切。

字食族,我们也是个群体。我们开展了“故事接龙”,“字助餐”等多个文字交流的节目,虽然经营状况有待改善,但是在文字里交锋的感觉也是刺激与满足并进的。

读书,是我在成为字食族的一分子后养成的习惯。我对名著有种近乎偏执的爱好。称为名著自然有自己较高的价值。不论政治意识形态的左右还是社会主流方向的引导,总归,名著是做得比较好的。思想性和故事性仿佛成了我写作的新路径。好像年少时写作总会被新奇的句子和比喻所吸引,大三的老人家也会被妙语如珠所折腰,不过这都不再是让人趋之若鹜的东西。

后来学业繁忙也就慢慢忘记了这档子事情,直到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经逗号栏目的编辑晓媛的推广,已经是大学三年级的高龄学生的我,又燃起了星星火焰,随后在速写达哥打弯的招生活动里,被点燃。

字食族是个十分多元和开放的平台,起初对自己的稿件定位不太准确时,我翻过以往的专栏篇章,发现了一些笔者叙述的共同与交集,也惊叹专栏的尺度之开阔,对于这样的包容十分感激。后来我尝试融入我自己的两国生活,并借自己的生活,把故乡的俗事和文化美食介绍出来。尝试了稳重的文风,也试过俏皮的说话风格。试过沉重的生死话题,也聊过美食美人和美景。总之,在写专栏的过程里,对于多元试验的包容是我深深感觉到的。

产生主题,构思故事,铺垫情节,塑造人物。在字食族的最后几期里,我在尝试更进一步的改变。从写公众号文章开始,从写分章分段的小文章开始,继续以文字为食,也努力创造出更多有趣且味道尚佳的故事拼盘来。

也感谢字食族,让我在写作时感受到的压迫。起初,我总会很早写完稿件,标记,存好。但后来,生活琐事一多,就完全忘记了。所以截稿日前的纠结全体现在被扯掉的头发和丢掉的咖啡杯里。这样的压迫也让我逐渐去了解自己的写作风格和习惯。站在第三人称的位置去观察自己文字里的思考和成长。面对压力,我往往会选择一个简单的且保险的题材去写,散文,抒情,总是最方便的方法。后来,却越写越觉得索然无味。有种揣一个宝贝在怀里,有事没事拉出来溜溜的滑头且显摆的感觉。我当时会有点生自己的气。生气后,也会想办法。

所以,爱写作,并想在写作道路上更进一步的你,真的需要这个平台。细细体察自己,谨慎地选择,踏踏实实地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