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看电影是非常私人的经历,也是一种接触内心深处情绪的方式。影片放映时,你会不自觉产生共鸣,也会自然而然开始关心片中人物。”

陈志琳坦言她过去根本没有适合的“工具”或资源,可以对抗或解决本身心理问题。她在加拿大念大学时经常走过校园诊所,却从没想过进去求医,因此她认为青年必须学习的不只是心理疾病的体征和症状,还有他们面对心理问题时,可以利用的内在和外在资源。

陈志琳说:“希望大家能开启‘聆听’之门,了解别人的故事和心情,从而扩大视角,而不是固执己见。”

地点:The Projector,Golden Mile Tower五楼 6001 Beach Rd S199589

(电影剧照由受访者提供)

她说:“我听过好多青少年的故事,我们需要更多关怀和同理心,才能接受和帮助他们。”

让她欣慰的是,心理健康电影节得到多个组织热烈支持。电影节经费高达六位数,如果没有这些组织赞助或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根本不可能成功筹办。

更多详情,可浏览官网:smhff.com

陈志琳坦言,她偶尔还是会经历情绪低潮,不过瑜伽已经成为她的救赎。练习瑜伽有调节情绪和减压之效,她也从2012年开始接受心理治疗,并在情绪濒临悬崖边缘时,主动向朋友或导师求助。

陈志琳说:“很感激大家信任我,对电影节有信心,也愿意为推广心理健康认知而出力。希望心理健康电影节,能年年一直办下去。”

有鉴于切身经历,瑜伽社企The Breathe Movement创办人陈志琳一直对心理疾病深感兴趣;她用了近一年时间筹办本地首个心理健康电影节,希望透过电影让观众学会体谅身边人,也学习善待自己。

日期:2月21至24日(星期四至日)

上网购票:smhff.peatix.com

她说:“我们根本不知道朋友之中有谁必须照顾失智症患者,以及他们面对的压力。”

提倡谈论“自我呵护”

陈志琳在选片阶段看了至少15部电影,最后敲定的都是故事性强,且比较容易打动观众的剧情片。例如港片《一念无明》和马来西亚电影《分贝人生》,主角分别为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年轻男子(余文乐饰),以及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张艾嘉饰)。

为了鼓励观众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经历,陈志琳费心筹备了八场分享会,主题包括“失智症患者的年轻看护人”“与躁郁症一起生活”,以及职场的心理健康问题等。她邀请精神专科医生、辅导员和患者到现场分享,观众亦可匿名发问,并聆听其他人的故事。

票价:一张$18;套票(三部电影)$51;购买五张同场电影戏票,优惠价$85

此外,有七场正念(mindfulness)工作坊,活动包括香氛瑜伽、缝纫和静坐等,开放给公众参加。

要了解心理与精神疾病,电影或许是不错的切入点。

现在的她也比从前更懂得self-care(自我呵护)。除了定期练习瑜伽,她喜欢步行和接触大自然,例如在公园练习冥想步行(mindful walking),边步行边冥想,用心感受并珍惜步行的体验。

她说:“我们太少谈论self-care。很多人会说压力太大时就放假,但事情有时候并非这么简单,放假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我们必须认识心理问题的本质,也要有勇气分享自己的经历。”

去年这个时候,瑜伽社企The Breathe Movement创办人陈志琳(32岁)萌生筹办电影节的念头。她希望以心理健康为主题,让更多人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心理疾病的认识。

电影节另一主题——失智症,也是本地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课题。陈志琳的亲戚是失智症患者,她亲眼看到亲人照顾她时所背负的包袱,因此希望更多人明白失智症影响的绝对不只是患者本身。

希望大家能开启聆听之门,了解别人的故事和心情,从而扩大视角,而不是固执己见。

——陈志琳

本地首个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电影节,将放映11部电影和短片,题材重点包括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失智症。每场放映会后设医疗专家讨论会,欢迎观众现场提问。

陈志琳四年前创办瑜伽学院The Breathe Movement,目的之一正是通过瑜伽,帮助面对困扰的青少年,例如她现在免费为心理卫生学院的青年患者教授瑜伽。

陈志琳认为,应该以更私人、更亲密的方式谈论心理健康,电影正好是理想媒介,因为大家都会看电影,而且不会感觉电影有任何“侵略性”。

关注青年精神疾病与失智症

新加坡心理健康电影节

本次电影节的主题锁定青年精神疾病与失智症,原因可追溯至陈志琳的切身经历。她坦言求学时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甚至有过自杀念头;身边好友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另一好友因进食障碍而丧命,让她对心理和精神疾病有更多更深的体会。

工作坊在Golden Mile Tower四楼的Zarch Collaboratives Gallery Space举行,入场免费,不过须付$5订金(出席即可全额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