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少坤说,抗疫设计挑战赛获得本地设计族群的踊跃反应,启动后短短两周便收到120件参赛作品,至4月26日截止日期共收到122件参赛作品,其中以针对第三个挑战的作品占大多数,且数码设计作品最多,共有71件。

其他三款获颁种子资金的设计,有两款也是数码产品。“希密”联系软件就像是一个虚拟的“家”,把因居家隔离而相隔各方的家人同聚“一屋檐下”,除了让家人互动以外,也透过有趣的游戏、问答题,和日历的形式互相提醒每个家人重要的日子,如生日、纪念日、父亲节、母亲节等。这个软件由四名来自不同领域者集体设计,他们是业务孵育项目经理詹有翔(30岁);业务运作经理黄良鸿(30岁);数码平台工程师Hamza Tahir(24岁)和创业家杨应昊(34岁)。“你当下的生活”数码平台由Think Tank Studio的设计师Vanessa Goh的团队设计,从气象报告获得灵感,透过数据驱动的分析,将瞬息变幻的时事和疫情资讯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传送给20岁到35岁的本地青年。

郑慧洁透露,“艺群”原是为这群“老朋友”而设计的,参加“设计为善”之前就已测试成功,给了她信心能够推行给全岛不同的乐龄族群,帮助他们透过绘画艺术交友,并利用互联网平台在疫情期间,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和老友或好友维持社交联系,有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也让他们活动脑筋和关注周遭环境,防止退化。郑慧洁在电访中说:“因为我们得示范绘画,这个形式目前只适用于有智能手机,并懂得操作的老人。我们还是很难透过普通电话只用声音指导他们作画。”

为客工寻求援助的聊天机器人(Chatbot)“好聊·好了”(A Good Chat for Migrant Workers);帮助新加坡青年理清疫情的“你当下的生活”(This is Your Life Now)数码平台;专为居家隔离者的家人设计的“希密”情感联络软件(Simi app);为老年人排遣寂寞的艺术抗疫配套“艺群”(Artribe);从乐高取得灵感的居家种菜菜盆“独树菜盆”( One Kind Block);以及为低收入家庭小孩设计的纸皮书桌兼收纳盒。这六个好设计在新加坡设计业总商会(Design Business Chamber Singapore,简称DBCS)应“疫”而生的首届“设计为善”(Design For Good)挑战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总值约3万6000元的种子资金,优化和落实设计概念,尽快投入我国的抗疫行动。

弱势群体在冠病期间,日子更是难过,尤其是被孤立和隔离的老年人。本地一家提供绘画课程和一次性绘画活动的Artify Studio画室构想出“艺群”艺术抗疫配套,让老年人在家绘画,排遣寂寞。

彭少坤说这场疫情唤醒不少千禧一代的设计师的社会意识,挑战赛收到许多来自年轻创意者的作品,叫人鼓舞。受到“设计为善”遴选委员会青睐的“独树菜盆”便是17岁的苏骏一(Dylan Soh)与父亲苏伟安(Calvin Soh,52岁),及友人林宇佑(29岁)共同构想的设计。

彭少坤认为这或许跟阻断措施期间,大部分国人居家隔离,大量仰赖数码科技和互联网办公、学习,及与同事、亲友联系有关。他以“好聊·好了”聊天机器人Chatbot为例,数码设计在这非常时期确实能够发挥其巨大作用,帮助弱势群体:“我在这段时间做志工,帮忙送餐到客工宿舍,亲眼见到很多被隔离的客工一天24小时都被困在宿舍房里,不像我们还能到外面运动,去超市买粮食。他们跟外界维系的唯一管道就是一台手机。Chatbot能在他们惶恐无助时给予他们需要的资讯和援助。”

千禧世代作品受瞩目

新加坡设计业总商会主席彭少坤(Andrew Pang,44岁)指出,这挑战赛是商会每年颁发的新加坡好设计标志(Singapore Good Design Mark,简称SG Mark)的延伸活动。他说:“我们希望鼓励设计师和商家不只是设计好的产品,也提倡‘好设计’应是为社会和大众的好而设计。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在当今疫情下更为重要。”

受疫情影响,本地学生也居家学习,这对住家环境不适宜学习的低收入家庭小孩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艺术家,Otherhalf工作室创办人谢淑媚(33岁)为他们设计出两用纸皮收纳盒,让他们在狭小的居住空间也能有自己灵活的学习空间。盒子除了能收纳学习教材,也能充当写字桌或笔记电脑桌,让他们在地上或床上都能快速地找到做作业和温习功课的个人空间。

三大抗疫挑战

六个“为社会大众的好而设计”的好设计,在首届“设计为善”(Design For Good)挑战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总值约3万6000元的种子资金,优化和落实设计概念。本次比赛围绕冠病疫情,设计师从各方面着手交出亮眼实际的抗疫设计作品。

苏骏一在芬兰的国际学校念书,受疫情影响而在3月16日回国。他接受联合早报电访时说,他和父亲在2016年,当他13岁时就开始有这个构想,在某种程度上是把家人与祖母黄瑞霞一同经营的私房菜馆、咖啡座、菜园和画廊结合为一体的创意空间“独树艺屋”(One Kind House)的延伸,将自耕自足的甘榜精神发扬光大,走进新加坡每间组屋、住宅和宿舍,把我国水泥森林“开垦”为肥沃的城市菜田。阻断措施期间,国人有了粮食危机,不少人在居家隔离时开始在家种蔬果,尝试自给自足。

画室创办人郑慧洁(31岁)说,2019年她在PeCCO乐龄中心结识一群老年人,透过免费绘画课程与他们交友,充实他们的生活。在阻断措施期间,她担心老人家突然失联会造成情绪失落,因此灵机一动,把画具、画纸和参考图片配成一套,送到他们家,然后通过WhatsApp群组视讯通话,让他们聚在一起画画,从丙烯、水彩到粉彩等,每次的主题和形式都不同。她说:“不少年长者会用WhatsApp传简讯和通话,使用这个平台比要他们重新学习使用Zoom或Skype更没有心理负担。老人家对首次使用WhatsApp群组视讯通话感到很有趣。他们以前只知道绿钮是接来电,要挂电话则按红钮。”

“独树菜盆”是一个“积木式”的水耕系统单位,概念来自单元、组合式的乐高砖块。每个菜盆都是独立的水耕系统,封闭式的设计防止积水,不会滋生蚊虫,“组件式”的设计则方便放置、塞进家里任何一个阳光充沛的角落,可以钩在铁窗,绑在走廊铁杆,放在窗台等,使用者只要加水和养分灌溉就可以在家种菜。

Chatbot由创新项目经理李敬耀(31岁)和用户体验设计师曾诉恩(31岁)共同设计。李敬耀说:“我们得到人工智慧品牌LivePerson赞助软件来打造这个聊天机器人。可能因为语言上的障碍或缺乏管道,客工社群往往无法及时获得许多准确的官方信息,所以当HealthServe组织在探讨如何透过聊天机器人帮助这个弱势群体时,我们便自告奋勇,为他们提供设计。”曾诉恩说:“我们希望透过客工熟悉的平台,如WhatsApp和面簿信箱,让他们用Chatbot获取易懂的资讯,至少在这个非常时期让他们心安。”

“设计为善”3万6000元的种子资金获得新加坡设计理事会和五个新加坡好设计标志得主:Alphatech、Dell Technologies、远东集团、HP及华侨银行的资助。6件获选的作品将各获颁6000元,参赛者可用来创制样品,落实概念。彭少坤透露,获选作品也受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邀请申请“爱新基金”(Our Singapore Fund),给予设计师更多实践概念的资助金。成功申请者将获高达2万元,或落实设计80%的费用。彭少坤说:“该政府部门也将帮助获选产品与合适的机构配对,尽快把抗疫产品推到民间。”

上周四(18日)国家公园局推出食用园艺计划(Gardening with Edibles),让国人免费领取叶类与果类蔬果种子在家耕种。“独树菜盆”的理念和功能正符合需求。苏骏一说:“很多家居水耕系统很占空间,都是要我们调整住家空间来配合、容纳它们。把水耕系统组件化就是让它们来配合我们现有的空间,这对有意在家耕种的国人带来极大方便。”他说,设计团队已进入下一个阶段,在研发双层及能结合太阳能源板的菜盆。

老人线上学画抗孤独

“设计为善”给予本地设计和创意族群三大抗疫挑战:一、如何帮助社群安全度过2019冠状病毒疾病,维持身心健康?二、如何鼓励社群相互扶持,并照顾被社会孤立或遗忘的弱势群体?三、我们从冠病19获得哪些启示和灵感,重新构想出未来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新模式?

苏骏一说:“人们想在家种菜,但还是不喜欢和太多泥土打交道,所以水耕最适合,在推行水耕时也得小心防止蚊虫滋生的问题。我们刚开始是用塑料水管制作水耕系统,但不好看,后来巧遇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简称SUTD)的一班学生帮我们做负荷测试,并找到合适的连接系统,做出现在这个可行的样品,后来又找到本地厂家用抗紫外线的ABS塑料打造出最新的样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