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愿意 出发和远方都不是难事
现在重看这些文字,那些在艰苦环境中过小日子的机警和幽默依旧灵动,三毛很日常平铺直叙的文字,就像现在的博客书写,很好懂,一点也不深邃,但如果你在对的时机和年龄接触到它们,你会被打动。但它们似乎失去了魔法,无法幻变出旅行的冲动。那不是文字的问题,而是我已经去过做过。流浪在这个旅行变得越来越简易的时代,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也不再浪漫。
有半排留给三毛。单看书脊上的文字,就能引诱出无边的沙漠,那是最早认识的自由和浪漫的象征。一翻开这些书,在我眼前就是一个又一个奇异的世界。有人已经走遍了千山万水,你却只能在她的文字里流浪。工作后才有闲钱买书,但早在图书馆读过了,买下那一套套的书,只是为了拥有而拥有,算是对青春迟来的补偿。
在图片和影像尚未成为主流的时代,文字负责建筑起所有的瑰丽想象。一个人的书柜,就是他的人生履历。由风花雪月强说愁一路排到也无风雨也无晴。年少的滋味,像墓碑一样,整齐竖起,现在只供尘埃栖息,回忆凭吊。它们早消失了,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今年1月是三毛逝世30周年,真想起来的时候,30年真的是一晃眼,台湾的皇冠出版社重新再版和包装了三毛的书籍,并举行讲座等,纪念三毛,或许也能让更多年轻读者认识三毛和她的勇气,对爱、梦想和自由的追求,这些永远不会过时的情怀。
有不少人接触了三毛的文字,从此人生有了沙漠和高原,让你相信了出发和远方不是难事,只要你愿意。这是三毛对旅行者最大的影响。但我相信更多的人,也想要出发,那原本能随风飘荡的种子,却被土地抓住不放,只能按部就班在同一片天空下扎根结果。但没有一种人生比另一种精彩或值得。走遍千山万水,那又怎样呢?看过最荒凉,最壮观,最曲径通幽,最繁花似锦,那又怎样呢?
后来我去了北非,看见了被形容为前世的乡愁的撒哈拉沙漠,我才真正理解了这些文字的意义。亲眼见识了荒凉,才能给这些荒和那些凉,添上它的形状、声音和气息。
去了撒哈拉沙漠 才理解文字意义
我是在三毛的书里先认识让她去流浪的橄榄树,有了不少幻想,然后在西班牙的旅程中,才第一次看到橄榄树,原来长得瘦小,干瘪瘪的。还有到她和荷西生活过的加那利群岛旅行,也是三毛文字所播下的种子,那群岛的阳光和海水真漂亮。荷西在群岛中的拉帕尔马岛(加那利群岛的其中一个岛屿)发生潜水意外身亡,并安葬于此。《背影》这篇感动了不少人的散文,写三毛失去丈夫后,父母千里迢迢来到小岛,协助三毛渡过难关,安排荷西后事。现在三毛的读者偶尔会来到这座岛屿寻找她笔下的墓园。荷西的坟冢多年没人照料,曾经十分破败,后来因为来了不少三毛的书迷,引起了当地人的关注,才听闻了这个华人世界颇为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并在好几年前重新修缮了荷西的坟墓,甚至还设计了玻璃小龛,挂着荷西和三毛的照片,悼念者在石头上写下留言,放进龛里。
路过风景,看见什么就是什么。简单的活着,不就是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最好的报复?
“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这或许是三毛对自己的文字和人生所下过的最佳注解。路过风景,看见什么就是什么。简单的活着,不就是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最好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