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则是乐团全体人员以真挚的音乐和情感,与水蓝谢别之作。

出生于俄罗斯的小提琴家伊果·优素福维奇,今年3月卸下新加坡交响乐团首席一职后,重返本地舞台,他今晚将与OMM创乐者乐团携手演出。

优素福维奇说,他十分支持这支年轻乐团,“我觉得他们很特殊,除了台上的专业演奏,他们还须身兼台下多重行政角色……他们身上的那种活力和真挚的憧憬,能让我们任何一位专业音乐家重新拾起初心。”他相信,多加鼓励乐坛新秀的成长,本地的艺术发展才能不断拓展影响力。

将音乐力量传递给观众

29元、19元、12元

另一方面,来自芬兰的BBC交响乐团指挥Sakari Oramo本身也是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家,优素福维奇不禁打趣地说,自己的压力绝对是嫌多不嫌少。

谈及自己的音乐事业,优素福维奇始终坚持追求至真、至纯的音乐。虽然他发现自己似乎已经过了闯荡、不羁的年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多了许多过去没有想过的责任,“但我的热情和音乐志向还是和当初一样。”

此外,OMM乐团也委约本地青年作曲家李锦骏创作了《红龙沟》(The Red Longkang)。

——伊果·优素福维奇

SISTIC售票,热线:63485555

毕业于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的李锦骏(29岁)也是OMM乐团的创团成员之一。他透露,他学习作曲已有三年,作品《地球嘉年华》(Festival on Earth)和《星际狂欢》(Party in Space)也被今年的青年艺术节采用为固定曲目。

这位出生于俄罗斯的小提琴家坦言,一路走来,他的每一步都像一次朝着未知海洋的探险。而他本身也是一位帆船爱好者,在巴尔的摩也经常驾驶帆船出游,“探险”一词,他从不陌生。

我们全体团员都能在台上感受到潮水一般的感情激荡……这种时刻也最能打动音乐家,我亲眼看到我们的音乐力量传递给了观众,简直让人无法忘怀。

上个月,优素福维奇刚刚在伦敦的巴比肯艺术中心完成了他与新东家BBC交响乐团的首演。他透露,他在新乐团还处于磨合期,许多演出都是委约作品、首演等等,以现当代作品为主的曲目,排练时间因此相对紧张,“有时候一周内就需要上演两套完全不同的曲目,而且是乐团完全不熟悉的。”

晚上7时30分

新加坡艺术学院音乐厅

优素福维奇说:“两场演出上,我们全体团员都能在台上感受到潮水一般的感情激荡。我觉得那个时候的乐团才是真正的团结如一,有那样一种直冲云霄的气势。这种时刻也最能打动音乐家,我亲眼看到我们的音乐力量传递给了观众,简直让人无法忘怀。”

谈及《红龙沟》,李锦骏说,这是他首次为乐团创作曲目。该作的灵感结合了国家的水道景观,以及红山的历史神话,由此追忆我国的开埠历史。他说,观众也能从音乐中听到马来民谣“Dayung Sampan”和《不列颠尼亚万岁》(Rule Britannia)等主题元素,“龙沟是连同国家的水道,我想象这里的水,流淌、汇聚,向新加坡河流去,这就是我想描绘的景观。”

6月8日(星期六)

这次回新演出,优素福维奇十分庆幸能与三年前曾经合作过的OMM创乐者乐团再次合作。由本地指挥陈子乐执导,该乐团已走入第11个年头,并为许多年轻音乐家提供演出平台。乐团也曾分别在2012年和2017年参加过英国切尔滕纳姆(Cheltenham)音乐节,以及台北国际合唱节。

回顾这五年来他与乐团共创的记忆,优素福维奇说,有两场音乐会已在他心中烙下印记:2014年9月在伦敦的逍遥音乐会(BBC Prom),以及今年1月的水蓝告别音乐会。

今年3月卸下新加坡交响乐团首席一职,远赴英国BBC交响乐团的伊果·优素福维奇(Igor Yuzefovich),重返本地舞台。他将在今晚与OMM创乐者乐团同台,呈献马克斯·布鲁赫(Max Bruch)和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名曲。

在一名音乐家的生涯里,总有好几次迎风转向的节点。现年39岁的优素福维奇,大学毕业后加入美国巴尔的摩交响乐团,之后转战亚洲,成为香港爱乐乐团首席,并在2014年加入新加坡交响乐团大家庭。

以水道景观追忆国家开埠

今晚的音乐会由陈子乐指挥,为观众带来德国作曲家马克斯·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奥地利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

“伊果·布鲁赫与布鲁克纳”音乐会

前者是新加坡交响乐团在水蓝的带领下,历经35年的打磨后首次参演逍遥音乐会,在英国皇家爱尔伯特音乐厅奏响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等名曲。初试啼声,该音乐会让乐团收获乐界好评,包括《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卫报》(The Guardian)等英国媒体也对乐团的沉稳表现赞誉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