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ART,百胜楼#03-03

刘奇俊说:“我们也可以将不同风格的画作(如南洋风、写实风、抽象风)称为新加坡画派,新加坡作为艺术中心,也可以跟贸易一样走出去,走到全世界去。新加坡画家已受邀到中国青岛、山东、柬埔寨等地展览。张荔英的《莲花颂》已被上海龙美术馆收藏。钟四宾在欧洲受欢迎。陈文希在日本被认可。艺术没国界。”

入场免费

台湾杂志《艺术家》1982年起,向刘奇俊约稿,他每个月一两篇介绍新加坡、日本与中国画家作品。1988年被公司调往日本、上海工作,刘奇俊离开了新加坡,但仍为《艺术家》写稿,出版了多本美术评集,包括《中国历代画派新论》《日本近代美术家评论》《明治花鸟画》等等,只是很久没在本地媒体上发表文字,偶尔昙花一现。

1980年代,在本地中英文报章上经常可看到刘奇俊的艺术评论。他曾因工作离新30年,两年前退休后,重新拾笔撰写本地跨越三代的16位画家评论,配合50幅画作举行“言近意远——刘奇俊畅谈新加坡艺术”展览。

展览将展出本地第一代到第三代16位部分代表性画家作品共50幅。第一代有五人:林学大、钟泗宾(钟泗滨)、陈文希、张荔英、陈宗瑞;第二代10人:林友权、符致珊、洪亚弟、郑木奎、陈楚智、赖瑞龙、李福茂、陈世集、王春鑫、林木化;第三代一人:林仰章。

76岁的刘奇俊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当年与中国画家吴作人、关山月、吴山明、赵少昂、黄胄、范曾等很熟,研究过诗人艾青,出版《关于艾青》。他也受李曼峰重托,策划主编出版画家生前唯一作品精选集《李曼峰画集》,如今已成藏家珍藏经典。他写东山魁夷,向画家索图,也就熟悉起来,正在翻译、出版东山魁夷的诗集《绿色的诗》。他常到世界各地,尤其东京各大美术馆饱览大量世界名画真迹,养出好眼力。

96378472

刘奇俊指出,与王燕容脑力激荡时,王燕容借鉴“巴黎画派”的形成抛出了“新加坡画派”的大胆想法,认为过去新加坡用南洋画派,或许可以进一步用“新加坡画派”来统称各种不同风格的画作。巴黎画派从毕加索开始,包含立体派、抽象派、印象派、野兽派等不同风格,画家由北欧、立陶宛等各地而来,由德国报章统称大力宣扬之。

展出三代16画家50作

近意美术馆

去年12月,刘奇俊与近意美术馆(前为“近艺”)负责人王燕容和张艳冰谈起,撰写本地画家文章,一拍即成,经过两个月的紧密书写,配合《言近意远——刘奇俊畅谈新加坡艺术》新书出版,举行同名展览。

即日至4月22日

王春鑫最近归还刘奇俊十几年前所借的东山魁夷画册,可见也从中得到滋养。郑木奎的粉画抒情味浓,将粉画带到另一个意境,刘奇俊为此作了三首诗,“可惜郑木奎过早去世,不然会发展得更好。”

艺评家刘奇俊回来了!

新加坡先驱画家是由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移民画家所构成的画派,主要受到当时盛行的海派晚期的吴昌硕金石画风影响。后来以南洋美专创办人林学大倡导的艺术结合时代特色和地缘特色的理想,得到陈文希、钟四宾、刘抗、陈宗瑞等人响应,开创了南洋风格绘画艺术,影响深远。

椰树从弯曲到笔直

根据刘奇俊观察,第二代画家同时受到中西方文化影响,日本画派的影响也很大。不在展览行列的刘培和的油画笔触融进了中国笔墨的味道,这种东方味受到东山魁夷的影响。

第二代画家李福茂工笔画中带写意的点染,山水画和胡姬花皆是。林木化的油画带写实木刻版画的构图与效果。海派传人赖瑞龙试图跳出传统添新意。

我们也可以将不同风格的画作称为新加坡画派,新加坡作为艺术中心,也可以跟贸易一样走出去,走到全世界去。

两年前退休回到新加坡的刘奇俊说:“原来我没忘记新加坡的事。”他一直想写本地画家文章,从林仰章个展评论开始恢复到处看展览,也去过在金文泰、以刘培和为首的画家聚会。

——刘奇俊

刘奇俊在日本三井物产新加坡分社担任物资开发部经理,退休前是亚洲区物资部负责人。

1979年,任职日本三井物产贸易公司的刘奇俊第一次去中国旅行,隔年办“中新油画展”,找不到人写宣传文字,报人曾希邦说:“你可以自己写”,刘奇俊就从沙孟海开始写起艺评。当时《星洲日报》《南洋商报》《海峡时报》不时刊登其艺评,除了绘画,还包括戏剧舞蹈等表演艺评,备受瞩目。

第二代画家符致珊曾跟刘奇俊说过,每年举行的国庆美展,评委代表曾经全是海派画家,很多作品包括符致珊的都被淘汰出局,但是像符致珊、陈世集、林木化等,依然坚持所画。刘奇俊举例,符致珊所画的椰树一直笔挺,这是所见的写实甘榜景象,而海派画法为了讲究线条美,可以弯弯曲曲的,到了今天,第二代画法已被接受。“画家如郑木奎作品已没海派,洪亚弟也不买海派的账,忠于自己的风格。”

至于第三代画家,刘奇俊说:“我们还没好好介绍、发掘他们。第三代画家还在摸索自己的道路。以林仰章来说,老师是海派,结合西洋画的影响,树也不弯,笔直上去。”

下午12时30分至晚上7时30分

联系电话:63535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