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潮剧界曾经移植福建省剧作家陈仁鉴根据传统剧目《邹雷霆》改编的莆仙戏《春草闯堂》,轰动一时。如切潮剧团以移植京剧名剧《四郎探母》作为庆祝成立15周年的大戏,呈现了与京剧有别的样貌,有自己的特点。
小演员表现亮眼
《四郎探母》的另一关键人物萧太后,扮演者林松雁演得很出彩。威严精干,不必开口,就令人敬畏三分。台词咄咄逼人,开唱也有霸气。最后得知四郎私回宋营,大发雷霆。这场戏有较强烈的戏剧性,把戏推上高潮。假如不是公主以死相逼,恐怕太后也不会改变想法。戏以平息干戈收场,符合戏曲观众的审美习惯。
难得的是,几位杨门女将的扮演者(薛静君、杨丽芳、连美珠、黄映瑞、薛丽君)动作非常到位。戏曲演员讲究动作、身段的完美,对站姿有严格的要求,如切的龙套演员能做到,非常难能可贵。她们在没有台词的时候,也重视彼此的交流。
如切潮剧版的《四郎探母》以杨延辉(洪志庆饰)思念故国作为第一场戏的内容,马上切入主题,接着向妻子铁镜公主(陈韵智饰)真诚表白。演员这段唱功戏感情饱满,充分表现杨延辉的思乡之情。铁镜公主从犹豫到同情,最后决定帮丈夫从母后那里盗取令箭,演员理解铁镜公主的思想转变的过程,因此层次把握得较合理。
四郎找到母亲佘太君(黄静琴饰)之前,她有一个慢板唱腔。佘太君是老骥伏枥,饱经风霜,难得演员唱出了沧桑感。与久别的儿子四郎(庄文基饰)见面时,演员的真情流露。如果在音乐与锣鼓上,给予放大的强调,甚至用较长的停顿,或更加能够突出母亲对儿子的意外出现,感到震惊、惊喜,与不敢相信,营造出更强烈的戏剧效果。
《四郎探母》还有两个为当晚演出加分的项目。其一是四个小演员(包括8岁法国女孩和一个5岁女孩、一个10岁女孩,以及一个8岁男孩)的合唱,还有三个小女孩演唱《春风践约》,有板有眼,让观众感到很兴奋;其二是5岁小妹妹吴委恩唱的《梅亭雪》。只见她一身苏三打扮,一句“风啊,风卷松声魂欲消……”还没有唱完,台下已经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