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邝珏宁也接触过一名善于社交,并能理解指示的特殊运动员,但这名运动员面对的挑战是容易分心及身体虚弱,需要很大的动力才能持续完成运动锻炼。邝珏宁说,很多时候他们得耐心地给予指导,像在面对不利事件时,要如何有效地管理情绪与完成任务。

邝珏宁(后排右一)连同其他义工、特殊运动员与看护者,在福康宁公园每周定期做运动锻炼。(受访者提供)

要将岛国打造成更具包容性的社会,就须动员全民从多方面扶持弱势群体。这包括对待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时,保持宽容态度,同时通过适当交流与互动,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

不过邝珏宁指出,社会上对特需者仍存有误解。她说:“常有的刻板印象包括误以为他们不能独立生活,或无法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特需者或许要更长的时间学习,但他们往往有其他出色的品质,如做事细心和考虑周到。如果预先假定特需者因与众不同而不会成功,将阻碍他们在生活中的进步和独立。”

她说:“跟我一起工作的特需者,常表现出愿意学习与接受培训的心态,也能胜任被委托的职务。”她相信本地企业通过雇用特需者为旗下员工,持续给予他们支持,将有助特需者的职业发展。

邝珏宁(40岁)在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担任手术室高级执行员,负责手术室内的行政运营事项,并在职场上有机会跟特需者共同工作。她发现,现今人们整体上对特需者更包容。有了正确心态和支持,特需者就能成为社会和劳动市场受重视的一员。

邝珏宁曾接触过一名特殊运动员,个性比较内向社恐,遇到陌生人时会闪躲,不愿意交流,但邝珏宁和其他义工不断尝试与她互动,引导她分享个人喜好与厌恶。她说:“我们有时得通过她对不同活动的反应,推测出她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我们得妥善处理自己对特殊运动员的期望,同时在训练过程中,灵活和耐心地引导她做出调整以达成目标。”

为特殊运动员创造安全空间

邝珏宁在工作之余,通过参与志愿义工活动,有机会结识更多特需者。她从2021年4月开始,在特殊奥运会新加坡分会(Special Olympics Singapore)当义工,为有智力障碍的特奥会运动员提供各种援助。

特需者和我们所有人一样,会有心情不好和工作不顺心的日子。邝珏宁指出:“有些特殊运动员可能因智力障碍或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无法正常理解或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压抑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有时会导致情绪崩溃。”

邝珏宁举例说明,特奥会新加坡分会的主办者与义工会通过长跑等外展活动,为特殊运动员与他们的看护者创造安全的空间,让他们放心做自己以及被接纳。经验丰富的义工和看护者为特殊运动员提供支援,亦能相互分享知识并共同成长。邝珏宁说:“我们学会积极倾听和理解特殊运动员的言语,以及通过肢体语言传达的信号,尝试指导这些特殊运动员跑步。他们也学会信任我们并配合指示。”

不能采用单一方式互动

延伸阅读

与特殊运动员的接触令邝珏宁认识到,每个人包括特需者,都是独特个体,各有自己的性格脾性,不能采取单一固定的互动方式,应根据情况给予恰当推动与鼓励。她说:“我希望能有更多如何与特殊需求的人相处和接触的相关资讯,提高这方面的意识。”

特奥会新加坡分会的义工群体与特殊运动员参与夜间马拉松(Sundown Marathon)。(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