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强说:“柳医生过去曾成功做过多次脉冲电场消融术,让我感到安心。这比使用热能的传统导管消融术要安全得多。今年初手术成功完成,也没有并发症。”

医生给郑文强开了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每天服用两次,持续一个月,以稳定心律。停用处方药后,心律不齐再次出现。医生认为他无法只依靠药物控制房颤,从长远来看,建议做脉冲电场消融术(Pulsed Field Ablation)以更好地管控病情。

心律不齐心电图异常

郑文强说:“家人得知我的心脏状况时,他们的担心我可以理解。我50多岁了,一直保持着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一个如此活跃的人,心脏却出现这些问题,真令人担忧与费解。”

术后,医生给他配给两种药物——心律失常药和血液稀释剂,必须连续服用几个月。因为这期间,可能会继续发生心悸,而药物另一作用是控制消融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他说:“接受手术治疗,最关键因素是我不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来稳定心律。”

郑文强说:“通过这次经历,我发现即使是身体出现轻微症状,也不能视而不见,因为它可能是严重健康问题的征兆。希望通过分享心房颤动的心路历程,帮助人们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房颤会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对患者造成影响,因此定期筛查对保持心脏健康非常重要。越早发现病情,治疗越不复杂,花费也越少。

他认为,虽然健康生活并不能完全担保个人免受健康问题的困扰,但它在帮助个人快速康复,降低侵入性手术的潜在风险或并发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去10年来,郑文强(52岁)一直坚持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饮食习惯,确保步入中年后身心维持在良好状态。

健康生活有助更快康复

目前,郑文强在本地一家跨国公司担任银行与财务总监,必须经常出国公干。他说,去年初第一次发现心律不齐的症状。临睡前,偶尔感到心脏轻微急速跳动,节奏不规律。由于持续时间很短,他并不太在意。然而,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去年中旬,他在越南和迪拜出国期间感染冠病之后。他说:“回国后,心悸似乎比之前持续得更久,感觉更严重。但是心中仍存侥幸心理,希望这种现象会自然消失。但是,它挥之不去,我开始担心自己是否患上心脏疾病。”

他受访时说:“我喜欢跑步、远足和散步,保持健康。每天清晨散步一个半小时,以达到每天至少两万步的目标。傍晚跑步5到7公里,平均每公里6分钟。”这速度和体力都很好。他认为自己的饮食很健康和均衡,根据运动量而每天从饮食中摄取3500至4000卡路里。因此,没有体重增加的问题,不吸烟或喝酒,咖啡也适量。

降低病患术后恢复时间

他说:“去年10月至12月,我经历四次心悸。今年初一次心悸,比过去的都严重。随着心悸频率增加,从几个月一次增加到两周一次,时间从几分钟增加到一晚几个小时。我无法有高质量的睡眠,感到焦虑不安,这影响整体生活方式与日常活动。”最终,他决定让医生做脉冲电场消融术。与传统的导管消融术不同,脉冲电场消融术是一种更新、更安全的手术。它采用更准确、可控制的电流“电死”细胞。研究显示电流消融术的成功率和传统方式相同,但不会有附带伤害,直接降低病患术后恢复时间。

现在,手术已经过去几个月了,他再也没有出现心悸或其他并发症,并恢复以往的运动量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医生建议郑文强在术后两三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喜欢运动的他,开始以短距离慢速行走,到了第四周开始走一万步。这时,医生允许他恢复跑步。

全科医生转介郑文强给鹰阁医院哈雷街心脏和血管中心心脏专科高级顾问医生柳家骏诊治。郑文强做了超声波检查和电脑断层扫描,心脏无任何异常。但是根据所有症状和心电图读数,医生诊断他患上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这是一种导致心律不齐和异常的心脏疾病。房颤是当心脏细胞传递不规律电流,导致心律紊乱,血流不通顺,可引发心悸、中风或心脏病等病症。本地调查显示,约有2.6%男性和0.6%女性患有心房颤动。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个数据预计将持续增加。

喜欢运动,注重饮食健康的郑文强,患上心房颤动,导致心律紊乱,引发心悸,若不治疗可能中风或患上心脏病等疾病。他说,房颤会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对患者造成影响,因此定期筛查对保持心脏健康很重要,越早发现病情,治疗越不复杂,花费也越少。

延伸阅读

柳家骏医生(右)为郑文强(左)做脉冲电场消融术,这是一种更新、更安全的手术。(受访者提供)

后来,他发现经常戴的智能腕表不再显示睡眠计分,而这可能跟心律不齐有关,因为这类患者无法获得详细的睡眠分析。他决定看全科医生找出问题症结。医生为他做心电图检测,显示心电图异常,偶尔出现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