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没有在大脑检测出病毒,他们发现是自身抗体攻击了大脑血管内壁细胞,以致发炎和损伤。

研究报告7月5日刊于美国医学期刊《大脑》(Brain),研究员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根据法新社报道,研究员为9名死于冠病的患者做了脑部检查,扫描显示患者大脑中的血管皆受损。死者年龄在24至73岁之间。

研究员比较了38万名重复感染的冠病患者,以及25万名只确诊一次的患者。研究员指出,重症病患及免疫系统衰弱的患者,可能面临更高的重复感染风险,以及更严重的症状,例如呼吸急促、胸痛、血栓、肺积水等。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研究发现:二度感染冠病的患者在半年内,比初次确诊的人面临两倍以上的死亡风险,以及三倍的入院风险。此外,患上糖尿病、心脏病,以及肾脏、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相关疾病的风险也会提高。

这是一项相对小型的研究,但研究发现有助解释冠病患者痊愈后,为何还是出现头痛、疲劳、丧失味觉和嗅觉、无法入睡及脑雾等症状。这项研究有助研究员为长冠病(long COVID)患者研发新治疗方法,例如针对血脑屏障的药物。

换言之,公众不可因为已经确诊并康复而掉以轻心,或误以为即便再感染冠病,症状也会较轻微。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感染冠病后出现“脑雾”(brain fog),导因可能是患者自身抗体攻击大脑血管内壁的细胞。脑雾意指记忆力衰退或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影响生活和工作。

医药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