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黄、灰、黑苔的发展
舌苔是指舌面上一层半透明的苔状物,中医认为是脾胃之气上蒸胃阴而成。正常的舌苔是薄白均匀,干湿适中的。有些人喜欢刮舌苔,认为刮干净了才健康,殊不知经常用力刮舌苔,会刺激味蕾造成舌背麻木,味觉功能可能减退,引起食欲下降,进而影响健康。长期过度刮舌苔还会使舌乳头受损而萎缩。严重者会引起舌背黏膜出血、感染或舌头局部组织增生、糜烂。刮舌苔治标不治本,所以中医师一般从治疗脾胃着手。若看中医师前刮了舌苔,建议让医师知道,否则可能会影响对疾病的判断和诊疗。
有些人喜欢刮舌苔,认为刮干净了才健康,殊不知经常用力刮舌苔,会刺激味蕾造成舌背麻木,味觉功能可能减退,引起食欲下降,进而影响健康。
舌苔湿滑或干燥
当无舌苔或舌苔过薄,加上舌质发白时,那就表示胃气虚弱;而舌质红的话,则说明阴虚,这些都是正气受损。舌苔若变厚,与外邪过多有关。舌苔又厚又腻,刮之不脱,表示体内湿气过重,并可凝结成痰。这是中医所谓的“痰湿”或“痰饮”,阻碍气血的运行。
舌苔的颜色与病邪性质如寒、热、湿等有关。
白苔比薄白苔较厚,通常见于外感表证(如感冒、咳嗽),也就是外邪还没侵入体内。而舌淡苔白润,常是体内有寒气或寒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瘟疫,白苔也可由毒热内盛引起,舌上满布白苔如白粉堆积不燥,称为“积粉苔”。根据一项临床观察报道,2019冠状病毒疾病初期患者的舌苔属舌淡红(33.33%)、舌红(33.33%)、兼齿痕(33.33%),舌苔白厚腻(83.33%)。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口水滴下,扪之湿而滑利,这主要与体内水湿、内寒或痰饮有关。若舌苔干燥,甚至舌苔干裂,多在高热,大汗、吐泻或痰饮瘀血内阻,造成津液不能上承可看见。
如胃气虚落,可能会看到舌苔部分剥脱,剥处见底,这是中医所谓的“剥落苔”。如果胃气大伤或者胃阴枯竭,则舌苔全部剥脱,舌面光洁如镜,这就是中医所谓的“镜面舌”。一般舌苔从有到无,是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舌苔剥落后,再生薄白苔,乃是胃气渐复佳兆。
疾病的发展,是个复杂的整体性变化过程。不同的体质会有不同的舌象,舌象变化可以反映病情,对中医师的临床辨证、立法、处方及用药,判断疾病的转归,分析病情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四诊(望、闻、问、切)的观察所收集的资料,中医师会透过综合评判做出临床决策,提供病人最有效的治疗。
(完结篇)
(作者是中华医院医务主管兼驻院医师)
当舌苔颜色转为淡黄、黄色,然后灰色,甚至焦黑色,这意味着体内热气不断增加,甚则病重。
正常的舌苔又薄又白,中医称为薄白苔。当苔质、苔色变化了,表示身体出现问题。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