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青年讨论性教育学习保护自己
林心怡说:“现今年轻人尤其喜欢网购,而收取快递包裹或许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但人们可能忽略小小的善意举止所带来的鼓励,尤其是对疫情下仍在外奔波与恪守岗位的服务业者给予肯定。”
然而林心怡为加强故事性,将快递员刻画为失聪人士,借以突出社会中的残疾者也想如同一般人维持生计的愿望,也提醒大众宽容与善待这些群体。
本地获奖的年轻短片制作人将发生在自己周遭的人事物,以及值得探讨的社会现象,借着影像叙说故事,引人反思。
全国青年影片奖(National Youth Film Awards 2021)得奖名单近期出炉。高依璘(22岁,动画师)获学生组的最佳剧本和最佳美术指导奖项,而维那斯瓦然(Vikneshwaran Silva,33岁,独立影片制作人)获得公开青年组最佳导演。
维那斯瓦然坦言自己从事影视制作多少曾被身边的人质疑能否以此为生。他说:“经济来源的确是一大挑战。我本身除了为不同机构制作各类宣传短片外,也兼职开私召车添补收入。此外,参与不同短片制作比赛等活动,可以从中认识相关业者,寻找筹资机会。”
就读于淡马锡理工学院的林心怡(18岁,学生)则在ciNE65短片制作比赛(ciNE65 Movie Makers Awards 2021)中赢得学生组最佳影片奖。
林心怡以身为学生的观点提出,学校课程提供了渠道让有兴趣朝影视制作发展的青年学习与磨炼相关技术,但很多实际拍摄所需的场景与道具设备都要靠个人与制作团队的努力完成。
他说:“当时小巷里有非法赌档,而庄家听闻有人大喊警察便立刻卷起桌上布条连带现金,与赌客们在混乱中一窝蜂逃离。”
参加短片制作比赛追逐影视梦
在现今的疫情下接触影片制作相关活动的机会或许不多,但偶尔还是有学府筹办线上活动。高依璘举例,像邀请本地从事影视制作的主讲者分享经验的线上工作坊,是不应错过的学习机会。同时,也可善用社交媒体如面簿群组寻找演员等相关资源。
获奖的年轻短片制作人与《联合早报》记者分享镜头背后的创作灵感、筹备挑战,如何用声色光影捕捉周围发生的故事,用创意和温度为微弱的声音发声。
于淡马锡理工学院修读数码影视专业文凭课程的林心怡,则是在她的短片“Knock, knock!”(译为《敲敲门》)中刻画出快递员在阻断措施期间的工作际遇。她说:“由于主题是发掘自己的岛国故事,我在短片中呈现出快递员运送包裹的情形,其实有部分来自我爸爸本身是快递员,经常跟家人分享的个人经历。”
拍客工在红灯区遭遇 提醒尊重不同群体
高依璘说,身为本地短片制作人要得到大众支持,首先自己也要支持本地制作的各类影片。她说:“由自己做起,尤其是年轻一辈更应该支持国产制作,本地影视领域业者才有望未来接触更多受众。”
这充满戏剧性的事件促使维那斯瓦然思索事件如果发生在客工身上的处境。于是,他以印度籍建筑工人踏入红灯区的不幸遭遇作为故事主线,带出外来客工在陌生环境的难处。他指出:“我想透过短片提醒人们不要以貌取人,并学会尊重社会中的不同群体。”
维那斯瓦然是参与本地短片制作比赛的常客。他曾远赴美国和英国分别修读影片制作文凭与硕士课程,但这是他首次获得奖项的肯定。这部短片“Dark Light”(译为《暗光》)的灵感来自他曾在芽笼吃完宵夜在巷子里看到的一幕。
刚毕业自拉萨尔艺术学院主修动画艺术的高依璘指出,她的短片之所以名为“To Kill The Birds and the Bees”(译为《杀鸟与蜜蜂》)是源自英语俚语,当中的“鸟与蜜蜂”指的是性知识。她说:“好奇的年轻人也许会从网络等管道获取性相关的信息。学府在性教育的探讨可能太迟或太少,而有些家长甚至可能避而不谈,因此‘鸟与蜜蜂’的讨论往往被传统保守的社会观念扼杀。”
借失聪送货员故事 呼吁善待弱势群体
高依璘以动画结合布偶的叙事手法,通过一日内发生在四名新加坡人身上的事件,希望鼓励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勇敢地讨论性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维那斯瓦然提醒,由于很多短片制作竞赛都是为年轻人而设,有意投入这行业的青年,宜趁此时多参加这类活动,开拓自己的人际网络。
她说:“心态很重要,尤其要趁年轻时勇于尝试各类事项,不要怕失败或丢脸,正因为年轻可以容许我们有犯错的机会。”此外,她希望本地官方机构组织能提供更多平台让本地独立影片制作人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