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推出后,不少前线医护人员联络陈恩伶,希望可推出更多卡片,并丰富现有卡片内容。网站团队都是义工,要兼顾全职工作,并在短时间内翻译词句和设计卡片并不容易。此外,翻译人员难找。“翻译必须口语化并贴近客工的文化背景,简单,扼要,还要考虑文化差异。起初主要通过身边人打听适合人选,网站推出后也有人主动联系我们,成为翻译员。”

丰富卡片内容 扩大服务对象

5月初设立的VisualAid网站考虑到医疗人员的抗疫实况,提供孟加拉文、淡米尔文、泰文、缅甸文、印地文和华文等语言的翻译图文卡,让人免费下载、打印,改善医疗人员与客工的沟通。

冠病疫情暴发后,廖杰森参与数个社区企划如Majulah Belanja,Dabao Dash和Tools For COVID19等,服务対象为客工、小贩、送货司机和中小型企业。陈恩伶则是首次带头发起类似社区企划。

VisualAid.sg现有六组图片卡,内容涵盖冠病检测与分诊,日常护理,分诊流动中心,冠病拭子测试,工地安全和影像诊断。检测问卷卡改良过,内容比初版丰富。 

陈恩伶说:“我们会继续发展VisualAid.sg,不单是针对冠病问题而已,还可以加入更多语言,帮助其他患者,例如帮长者懂药物标签,助患者了解诊断结果、医疗指示或程序,助社工和辅导员克服语言隔阂,改善他们与患者的沟通,没有冠病时也会适用。我们欢迎其他翻译员与设计师加入。”

一群素未谋面的年轻人在冠病疫情延烧时,为医疗人员和客工设计了多语图文卡片,改善医疗人员为客工看病时语言不通的问题。这项自发活动,还在招募更多翻译员与设计师。

她在4月中旬花了一周时间访问医疗人员发现:他们和客工沟通时较难用上现有翻译网站如Translatefor.sgtinyurl.com/covidbengali,因值班须“全副武装”,穿上手套和护眼镜等防护配备,手机收在夹链塑料袋,线上资源用起来事倍功半。陈恩伶决定提供医疗人员可自由打印的卡片。“我从事设计工作,知道设计得当的视觉沟通真的可以帮上忙。”

网站发起人之一是毕业自拉萨尔艺术学院设计传播系,目前在陈笃生医院担任服务设计师的陈恩伶(24岁)。VisualAid.sg是她和设计师朋友廖杰森(40岁)的构想,两人为本地医疗翻译网站Translatefor.sg义务做设计研究时认识。

穿上医疗防护装备 难用手机上线查资料

目前,VisualAid.sg的活跃义工包括9名翻译员和9名设计人,其中不少素未谋面。“和这么多自己从没‘见’过的人紧密合作,感觉奇妙。我们创建了一个有共同理念的社群,也因为这样而变成朋友。期待一切过去后我们终于可以面对面交谈!”

她集结了抗疫医护人员常用的词句,召集大学同学画插图,征求翻译员。不到两周,资料备齐,网站5月2日创建,4日上线,至今浏览次数达5900。

她相信优良设计与图像可有效地改善沟通,获益者除了客工,还有长者和小朋友。“希望我们可用这个计划继续交权利给于患者,让患者更好地明白并掌管健康,加强患者的医疗素养(health literacy;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和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