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认为,要实现数码包容性社会,年轻人应给予家中乐龄更多同理心,鼓励他们建立信心尝试学习数码技能。
学生也在调查中发现,社会支持是乐龄愿意学习数码技能的重要因素。了解同辈之间的学习进度对推广这项计划将更有效,团队在去年12月与参与计划的乐龄者分别设立中英WhatsApp群组,让他们有一个平台练习上传语音讯息、图片,学以致用。乐龄者也能在群组里开启视讯通话,向学生咨询。另外,团队也推出每日活动如问答游戏,乐龄须以发送语音的方式上传答案,首名答对者将获得奖励。
群组活动受到了乐龄者的踊跃参与,有些甚至还邀请自己的朋友加入。
用视频解答年长者的数码误区
瑞史(25岁)说,团队和义工自1月起拜访各乐龄活动中心,主办三堂免费智能手机教学课程,提供小组指导,内容包括基本手机功能运作、语音传送、视讯通电、观看娱乐视频等。团队着重教导乐龄使用语音短信及语音搜索功能,并熟悉各应用软件的图标及位置,不再须要靠应用软件的文字名称辨别。因课程反应好,不少乐龄活动中心要求学生多开办一期课程。
她说:“我们想激励乐龄人士,若她做得到,他们也行。”
李佳恩(23岁)说,设立群组有助乐龄更好地融入,形成更强的社会合力,从而激励他们继续使用智能手机。“我们也了解乐龄者容易健忘,他们须要重复地练习,群组能发挥这作用,让他们之间相互提醒,纠正彼此的错误。”
Can One Lah!为学生李佳倩、李佳恩、黄安和瑞史(Rishiikanthan Vijayahkumar)的毕业作品,目前有至少80名乐龄人士参与计划。团队希望未来能与其他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合作,继续为年长者提供个性化支持。
李佳倩(24岁)说:“我们离实现数码包容性社会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希望在服务设计上照顾这些少数乐龄人士的需求,让他们同样可以利用数码资源,享受科技带来的通信便利。”
李佳倩说:“我相信年轻人不是没有耐心,而是还不够了解乐龄人士所面对的困难,以及他们犹豫的原因。”
李佳倩说,年长者一开始会抗拒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有些也抱有不愿丢脸的心理,想掌握基本操作又怕学不会,担心这将过于麻烦别人。
教学时,学生发现乐龄者对于智能手机运用有许多疑问,其中最常见的是:移动数据和Wi-Fi有什么区别?下载通讯软件或在WhatsApp里发讯息和照片是否要额外付费?
团队访问了118名年龄介于60至85岁的年长者发现,低收入的乐龄人士拥有较低数码通识,与中高收入的落差超过五成,当中有很多是独居、文盲者,他们因不识字而被许多现有数码乐龄计划忽视。
瑞史说,社会在智能化的当儿,也须要适老化。
了解到这些年长学员的心理压力,黄安(23岁)认为,教导乐龄人士必需要有耐心,先与他们建立好关系,再帮助他们慢慢适应智能手机。
李佳倩说,团队邀请乐龄人士出现在影片里将引起其他年长者的共鸣,有助说服他们学用智能手机,降低他们接触科技的抵触心理。
冠病疫情促使更多年长者愿意学习数码技能。但南洋理工大学一组学生发现,本地虽有许多辅助乐龄人士掌握数码技能的计划,但多数是针对有基本识字能力的年长者。为了协助低收入、不识字的年长者掌握数码技能,四名南大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应届毕业生年初发起Can One Lah!计划,与本地七家乐龄活动中心、南大社会福利志愿服务俱乐部的义工合作,推出以视听媒介为主的教学内容,教导乐龄人士使用手机语音短信及语音搜索功能,助他们在疫情期间能与亲友保持联系。
为了化解这些疑虑,学生录制了一系列中英视频,透过婆孙之间的角色扮演以及简单的图像讲解,两人示范掌握通讯软件如何能与亲友轻松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