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imate的邱元昇说,对甲壳类动物如虾、螃蟹、龙虾,以及贝类水产过敏的人士不能食用昆虫,因为昆虫拥有同样的过敏原。

16种昆虫获准本地食用

笔者联系上本地一家计划饲养蟋蟀与生产蟋蟀食品的公司FPS(Future Protein Solutions)。负责人透过电邮上说,由于食品局针对昆虫食品的监管条例尚未出炉,他们得暂停业务,无法接受访问。

本地另一家生产昆虫食品的Altimate Nutrition则趁这个等待的时期展开公众教育,试图消除公众对虫食的恐惧和歧见。Altimate由22岁的邱元昇和陈凯恩创办,号称是首家为人类制造可安全食用的昆虫食品的新加坡公司。Altimate原本是两人在共和理工学院三年级创业浸濡项目下的产品。他们在半年内研发的产品获得不错的反应,让两人在毕业后持续经营这个品牌。陈凯恩目前人在英国深造和宣传Altimate品牌,邱元昇则在新加坡开拓市场。

用蟋蟀面粉烘焙的蛋糕。(符懋昇提供)

2015年,一名同事带了包竹虫(bamboo worm)到办公室请符懋昇试吃,让他踏上虫食之不归路。今日,符懋昇还成了本地虫食的非官方代言人,在各种场合分享吃虫心得。

符懋昇是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昆虫典藏管理员。(白艳琳摄)

邱元昇说,Altimate起初只推出几种口味,掺入蟋蟀粉的蛋白质能量棒。他们某次到泰国考察,在当地一家用昆虫烹调意大利美食的餐馆用餐后大开眼界,决定扩大他们的产品类。目前,他们研发出烧烤味、海藻味和冬炎(Tom Yum)口味的香脆虫蛹零食、香脆蟋蟀零食和蟋蟀“面粉”。蟋蟀“面粉”即将蟋蟀磨成粉末,可用来烘培蛋糕、面包、杯子蛋糕、布朗尼蛋糕和制成面条等。

符懋昇强调自己并非推广虫食主义,而是提高公众对虫食的意识。他指出,目前已知的是:全世界有1900种昆虫可供人类食用。昆虫被视为永续性的未来食物,是因为它们拥有丰富的蛋白质。在未来人口激增,可耕种的土地减少,粮食短缺时,昆虫能成为人类摄取和补充蛋白质的替代食品。

虫食主义者符懋昇说,昆虫的滋味因人而异。为了如实向读者报道,笔者铁了心,连同摄影记者试吃了几种虫。

·昆虫是环保食品,何解?

说到吃虫,有些人闻虫恶心,毛骨悚然;有的人却视为一种新奇的尝试,跃跃一试。

记者联系上数名营养师都婉拒就虫食营养发言。以下答案是综合吃虫受访者的访谈和网上资料所得,仅供读者参考,如有健康或营养方面的疑虑,应征询医生和营养师意见。

邱元昇说,蟋蟀面粉带有虾和果仁的味道,口感比传统面粉烘培的糕点、面食干燥些。Altimate还跟本地餐馆“海鲜之家”合作,研发出多道昆虫煮炒菜肴,一旦本地能合法售卖昆虫即能推出。邱元昇透露,他们使用的蟋蟀和虫蛹来自泰国,皆有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简称GAP)、良好生产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简称GMP)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

虫食条件俱备,只欠东风——据了解,本地进口、制造与售卖可食用昆虫的执照,官方仍在研究监管条例。食品局在2022年10月5日至12月4日间,针对本地昆虫及昆虫制成品的进口条件和相关执照要求,展开公众咨询。当局完成了第一轮咨询后收到53份反馈,一些业者欢迎进口可食用昆虫,亦有人质疑食用昆虫是否安全。

发掘昆虫不同吃法

你敢吃虫吗?

虫食问答题

用独角仙(犀牛甲虫)取代巧克力片的布朗尼蛋糕。(符懋昇提供)

为确保食用安全,食品局也列出几项重要的前提。制成食品的昆虫不能是野生的,必须在卫生的环境内饲养。饲养昆虫不得使用粪便、腐烂或源自有病动物与海鲜的有机物为饲料。所有食用昆虫必须经过高温或杀菌处理以确保能安全食用。不管是进口或在本地饲养使用昆虫都必须呈上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

·吃虫安全吗?有什么副作用?

近年,昆虫被视为一种蛋白质另类来源的未来食物,在世界各地皆有人在推广,大众接受度如何则尚未明朗。在本地未批准公开售卖昆虫之前,已有一些人做好准备,迎接虫食主义的降临。

邱元昇联合创办的Altimate Nutrition是本地首家研发昆虫食品的公司,公司目前尚未能在本地售卖产品。(陈渊庄摄)
符懋昇吃了八年昆虫,训练自己的味蕾,为虫食主义在不久的未来普及化做好准备。(白艳琳摄)
搭配昆虫的日本咖喱乌冬面。(符懋昇提供)
配上炸昆虫,为沙拉添加香脆感。(符懋昇提供)

蟋蟀、蚱蜢、蝗虫……这些让人恶心尖叫的昆虫,可能很快将成为本地餐桌上的佳肴。昆虫已证实含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被视为永续性的未来食物。虫食时代即将到来,本地“吃虫人”和昆虫食品制造商为何提倡吃虫?他们也解答人们对吃虫的疑虑,希望消除公众对虫食的恐惧和歧见。

简单来说,食品局已批准哪些昆虫可安全食用,但目前还在拟定监管市场和产业条例。在相关的监管条例出台之前,在本地公开售卖食用昆虫仍属非法,业者推广昆虫食品教育,或公众出游时带回昆虫食品手信则另当别论。

新加坡食品局已宣布有16种虫能在本地安全进食,现因监管条例尚未成型而不得在本地售卖食用昆虫。(白艳琳摄)
符懋昇2016年在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时,发现一种首次在新加坡看到的蟑螂,将它命名为“Nocticola pheromosa”。(白艳琳摄)

·昆虫有哪些营养?

Altimate Nutrition用蟋蟀制成健康能量棒、面粉和零食。(陈渊庄摄)

根据新加坡食品局2022年10月16日发布的媒体声明,当局已收获超过10个商家询问,表明有兴趣进口与饲养昆虫来售卖。声明透露,鉴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近年提倡饲养昆虫作为人类食品与动物饲料深获商业兴趣,食品局与时并进,展开食安研究与公众咨询。食品局参考了欧盟及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泰国等已允许食用某些昆虫的做法,并在完成全面科学评估后得出的结论是:一些已有人类食用记录的昆虫种类可被食用。

吃遍经各种处方式处理的昆虫,符懋昇认为烤过的昆虫最容易吃,也较可口。市面上也卖浸在盐水的虫蛹,如硕莪虫蛹(sago pupae),这类虫的口感像茄子。他目前食用的昆虫都是从外国网购而得。他笑言自己吃了八年的昆虫,是要训练味蕾,为虫食主义在不久的未来普及化做好准备。

年轻创业者蓄势待发

根据FPS的网站数据,与饲养肉牛比较,饲养蟋蟀用水只占了0.01%,用地只占10%,释放的温室气体只占0.1%,饲料只占15%,哪个较为环保与永续性,昭然若揭。符懋昇说,饲养昆虫所需要的土地比家畜少很多,而且还能层层向上发展;此外,与需要数年才能长大的家畜相比,昆虫几个月就能长成,很快便能收成,在时间、空间与环境方面都是更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

2023年4月,新加坡食品局宣布批准16种昆虫可在本地食用。它们是白蟋蟀(house cricket)、带状蟋蟀(banded cricket)、田间蟋蟀(field cricket)、黑蟋蟀、蚱蜢、非洲飞蝗(African migratory locust)、美国沙漠蝗虫(American desert locust)和西方/欧洲蜜蜂。这八种虫只准在成年阶段食用。另外八种只准在幼虫(larvae)或虫蛹阶段食用的昆虫则包括大麦虫、面包虫、小面包虫、大蜡蛾(Greater wax moth,亦称蜂窝蛾Honeycomb moth)、小蜡蛾、蚕、白虫(Whitegrub)和巨型犀牛甲虫(Giant Rhino beetle grub)。

监管条例在拟定中

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昆虫典藏管理员符懋昇(35岁),与昆虫的关系可谓“公私难分”。

蟋蟀与虫蛹有许多吃法,烘烤后食用是最普通的售卖方式。(陈渊庄摄)
符懋昇喜爱宝可梦,并将所发现的蟑螂以宝可梦里的蟑螂姑娘命名Pheromosa。(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提供)

经烘烤处理的昆虫,咬下去像炸葱头、烤方块面包或小虾米条那样干瘪瘪、脆卜卜的。白蟋蟀、黑蟋蟀、大麦虫和面包虫口感像带壳的樱花虾米,有果仁的回甘。蝉带有干草味,比较不可口。烘烤后的硕莪虫蛹最让人惊喜。我与摄影记者一致同意,咬嚼到最后居然有鸡肉、肉干鲜甜的肉味,而且回味悠长,简单地说就是:美味。我们唯独没吃到甲虫和蝎子,因为赏味期限已过,符懋昇为安全起见不让我们试吃。

符懋昇说:“如果你拿一整片纯鸡肉来说,人们要吃相等或稍为多一点蟋蟀才能得到相同分量的蛋白质。可是若你拿一整只鸡来说,一公斤蟋蟀的蛋白质肯定比一公斤的全鸡多,那是因为鸡不是所有部位都能食用,而昆虫则是一整只都能吃。”

此娇小的蟑螂在显微镜下,才看出它有修长“美腿”,超长触须和斗篷般的翅膀,就像宝可梦里的俏丽蟑螂姑娘Pheromosa。由于两位昆虫学家都是宝可梦迷,于是给它取名“Nocticola pheromosa”。

有人吃虫,就会有人卖虫。本地近年也崛起一批养虫商与昆虫食品制造商。

他平日的职务包括研究昆虫,以及馆内昆虫类的策展。2016年8月2日,他在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时,发现一种首次在新加坡看到的蟑螂。一名来自菲律宾的昆虫学家与符懋昇一同把这发现,撰文刊登在2023年2月27日出版的《亚太昆虫学期刊》(Journal of Asia-Pacific Entomology)。

他说吃虫有许多方式,他会用昆虫面粉来烘培蛋糕,或用它配饭吃,也会放入生菜沙拉,取代油炸面包块。最简单的吃法是在工作和看电视当儿,嘴馋的时候把它们当零食吃。他最常吃的是面包虫(mealworm)、大麦虫(superworm)与蟋蟀,因为它们的价格相对于蜈蚣和蝎子较为便宜。

他强调,人们往往只把昆虫当成蛋白质的另类来源,而忽略昆虫其实也有丰富的食用纤维。昆虫的其他养分包括维他命B12与铁质。

符懋昇将能食用的昆虫制成标本箱,作为公众教育所用。(白艳琳摄)
经过卫生养殖的蟋蟀是被食品局列为能安全食用的昆虫之一。(陈渊庄摄)

延伸阅读

·昆虫有什么味道?

邱元昇说,人类早期的虫食习惯在农业文化的引入后有了铺天盖地的革命,昆虫被列为农业害虫后,人们才在心理上开始对昆虫产生恶心的抗拒感。他透露,Altimate计划从年轻族群开始改变国人对虫食主义的成见:“我们走入理工学院和学校跟学生分享虫食主义。年纪较小的学生当然不得试吃昆虫,但我们让老师试吃。起初学生一听到食用昆虫就发出恶心的叫声。可是看到老师吃后没事,也很好奇,纷纷询问什么时候才能在新加坡买得到昆虫吃。”

他说:“因为目前食用昆虫仍未能在新加坡出售,我基本上是把它当作零食来吃。一旦新加坡可以售卖昆虫,我就会把它们融入日常饮食中,成为我摄取蛋白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