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更多国人开始出国旅行,郁慧敏建议应到外国的市集和农场逛逛,并且尝试当地最新鲜的当季蔬果。这里的番茄和新鲜采摘的番茄,吃起来是不是不一样?同样是芹菜,但产地不同就有不一样的风味。“我们应该品味大自然带来的缤纷多彩,尽情享受那种心动的感觉。”
三、注意配色和餐具,在“衣装”下功夫
四、 创新求变,制造惊喜
苑伊帅说:“参考其他国家和文化的食谱,就能发现同一个食材的其他可能。例如精进料理的胡麻豆腐是由芝麻和葛粉制成,吃起来像布丁,有点甜,带点坚果香。”
她说:“选择这么多,不吃太对不起自己了,别吃亏。给自己一个机会吧,不要设限,也不要一直选择同一种烹调方式。蔬菜不一定是要煎炸或用上酱料才好吃。”
王杍翎强调,心态最重要,假如先入为主,认定自己“不喜欢吃菜”,就无法真正认识蔬食世界的精彩。“何不留意新的,自己没有试过的蔬菜和吃法?原型食材有这么多种颜色、口感、味道,包括甜的、苦的、酸的……单是蔬菜的清甜就有好多种。即便是同一种蔬菜,不同部位的味道也不一样,而且在不同季节有不一样的口感和味道。
有句英文谚语这么说:“You eat with your eyes first”,即第一口食物往往是用眼睛“吃”的,菜肴的配色和餐具都会影响食欲。
是否该生吃蔬菜?这要按蔬菜而定。黄华宁解释,有些菜要煮过才能释放更多养分,例如红萝卜、南瓜和番茄。不过,任何蔬菜都不应煮得太熟,以免流失养分。
王杍翎建议,把摆盘当成一家人都可参与的美术作业。“掌厨的已经很忙了,摆盘的工作就交给家人,大家一边装盘一边说笑,其实就是美好的天伦时光。”
如何发掘蔬食的美妙,由衷喜欢上健康饮食不可或缺的蔬菜?以下集结李惠婷、苑伊帅,连续五年入选米其林必比登(Bib Gourmand)的素食餐馆Whole Earth的经营者王杍翎和郁慧敏,以及盛港社区医院高级营养师黄华宁的五大建议,希望大家看到蔬菜的更多可能。
餐具的形状和颜色也很重要。例如平时常用圆碟或深碗,偶尔不妨改用长方形或四方形的盘子。
她补充:“此外要避免在用餐时喝浓茶、咖啡和牛奶,因为这些饮料含钙或单宁,会减少身体吸收的铁质。”
苑伊帅在“More than Veggies: Asian Favourites Made Plant-Based”一书中,收录了许多经典亚洲佳肴如粿汁、大阪烧和沙爹的素食做法,也在社媒和网站(morethanveggies.sg)分享料理心得。她建议想多吃菜,先选择自己熟悉的味道,“不一定要吃沙拉,毕竟这可能不是我们从小吃惯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明的态度,不要局限自己,勇于尝试不同蔬菜就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
她和苑伊帅不约而同对鲜淮山赞不绝口。苑伊帅说:“鲜淮山的用途非常多样,是我最喜欢的蔬菜之一。例如去皮磨成泥可以配饭生吃,也能在某些食谱中取代鸡蛋,发挥黏结作用,比如做煎饼时可以加入淮山蓉。”
在多美歌附近的欧思礼坡(Oxley Rise)经营纯素cafe“Lilac Oak”的李惠婷正是与蔬菜拥有这样的美好关系。毕业自时装行销系的李惠婷虽非素食者,也没上过烹饪学校,但她常给吃素的妈妈下厨,久而久之练就好厨艺,不用葱蒜也能做出多道美味料理。她的招牌菜如韩式拌饭bibimbap、花生酱天贝(tempeh)三文治,和夏巴塔面包(ciabatta)夹香菇与香烤豆腐,色香味俱全。
不过,记得下手要轻。王杍翎提醒,只要食材新鲜,其实不应加太多调味料,这样反而能吃到食材的清甜和原味。“例如日本黄瓜,加点柠檬汁和酱油就很好吃。”她建议可多花一些钱选购品质较好的常备调味料,例如砂拉越的胡椒。
有些健康的调味料还可促进营养成分的摄取。食用含铁蔬菜如菠菜、西兰花和羽衣甘蓝时,不妨加点柑橘类果汁,或在饭后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让身体更好地吸收蔬菜中的铁质。
她指出,很多蔬菜经过处理和烹调后,味道会出现很大的变化,例如生吃时辛辣,煮熟后却是甘甜的。“可食植物变化无穷,实验起来无穷无尽。”
其他保留养分的做法还有:蔬菜洗好再切;尽可能保留外皮;把菜切得大块些;切好后尽快烹煮;尽量缩短烹煮时间。
“蔬菜的力量,其实非常强大。”
李惠婷说,很多营养丰富的蔬菜只需简单调味,例如西兰花和花椰菜,加点油,撒些盐或胡椒粉,淋上柠檬汁,喜欢芝士就加一些,然后放进烤炉或气炸锅煮熟就非常美味。她的另一做法是采用肉类的腌制手法,例如天贝可以腌过夜再烹煮。
王杍翎指出,湿巴刹有许多果菜都是在超市里比较难找到的,走进巴刹可以看到、闻到、摸到很多新食材,还能看到同一种食材的各个品种。要是无法每周去巴刹,至少一个月去一次。她提醒,记得开口向摊贩请教,他们往往有很多好点子。
调味重质不重量,少许橄榄油、芝麻油,撒点盐、胡椒粉、烟熏红椒粉(smoked paprika),或拌入柠檬汁、意大利黑醋(balsamic vinegar)或酱油,就能提升蔬菜的风味,而且比很多盐分高、糖分高或含脂量高的市售酱料(例如美乃滋、蜂蜜芥末)更健康。
一、酌量选择风味各异的调味品
在某些情况下,加点油脂亦有助人体吸收营养成分。黄华宁说,深绿色蔬菜如芥兰、菠菜和西兰花富含多种营养素,其中的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患上某些癌症的风险。“类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物质,烹煮时选用健康的食用油,例如芥花油、花生油或橄榄油,有助人体的吸收。”
内田悟在书中写道:“仅使用蔬菜,也足以做出各式各样的料理。简直是深藏不露!”他把蔬菜形容为“时常伴随我们生活左右的日常之物”,“希望大家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与蔬菜相处,将它做成料理。”
多吃果菜是健康的黄金守则,许多人即便知道这一点,却无法打从心里喜欢吃菜,甚至连最低日常摄取量都无法达标。其实,蔬菜世界多姿多彩,美味潜质无限。借由专业料理人的经验,学习如何让盘中蔬菜更显美味,让我们更爱吃蔬菜,摄取营养强身健体。纯素食谱书作者、纯素cafe的料理人,以及素食餐馆经营者分享烹调蔬菜的美味窍门。营养师讲解,原来让蔬菜料理更健康的做法,也能让它更诱人可口。
她说:“可以的话,还应该去农场看看,尽可能贴近大自然。多看看,多下厨,学习尊重食材,认识每一种食材的原味,就不会想加太多调味料。”
黄华宁说:“日常饮食不妨包括生蔬和煮熟的蔬菜,这样就能获取更多保健效益。”她喜欢生吃的蔬菜包括樱桃番茄、洋葱和黄瓜;喜爱的蔬食菜肴有娘惹杂菜、越式春卷和焗烤蘑菇与南瓜。她也喜欢在同一道菜肴搭配不同蔬菜,例如色泽鲜艳的玉米、红萝卜和紫高丽菜。
黄华宁解释,铁质是制造人体血红素的必要微量元素,铁质吸收不足会影响红血球的制造。但和同样含铁的肉类比较,蔬菜中的铁质一般较难吸收;同时吃些维生素含量高的水果如柑橘类水果(橙、橘、柠檬、葡萄柚)、奇异果和番石榴,就能帮助身体吸收铁质。
黄华宁指出,较健康的烹煮方式包括蒸、烤和快炒,这些做法也能提升蔬菜的美味,一举两得。水煮不及蒸,主要是因为蔬菜泡在水中,会流失一些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和C。如果非得水煮不可,应减少水量,而且煮菜水不应倒掉,可拿来煮汤。
素食食谱书作者苑伊帅(Joy Yuan)指出:“不吃肉,也不一定只是吃绿叶蔬菜,但许多人没看到植物的全部潜能,因此误以为素食就是一大盘绿色的东西。事实上,植物品种非常多,而且可食植物的各个部分,又各有不一样的口感和味道。”
苑伊帅说:“蔬食不一定要整盘都是清一色的绿,选用不同颜色的食材,制造对比,让食材呈现最美丽的一面,有助刺激食欲。”
牛津大学的交叉知觉模式研究所(Crossmodal Research Laboratory)的驻校厨师Charles Michel针对摆盘的效果做过实验。同一道包含蘑菇、西兰花和雪豌豆等食材的沙拉,以三种摆盘方式个别呈给三组人,结果发现:效仿法国画家康定斯基(Kandinsky)画风的沙拉最能博得顾客喜爱。比起材料混合一起,或材料整齐摆成一条条直线的沙拉,“康定斯基沙拉”在顾客心目中是看起来最好吃,也最愿意花更多钱购买的沙拉。
苑伊帅回忆起她在日本京都的寺庙享用的精进料理(shojin ryori)。精进料理是遵循佛教戒律的日本传统料理,食材以当季蔬菜和野菜为主,完全不用鱼、肉或洋葱、大蒜等气味浓烈的食材。
此外,可选用各种药草和香料。苑伊帅指出,身处东南亚,许多香料触手可及,这是我们的地理优势,应好好利用。亚洲有许多发酵类调味品如味噌,味道富层次,且具备保健功效。
五、多逛市集农场,向果菜商农夫讨教
李惠婷说:“一些人可能误认为素食吃起来大同小异,或是没有鱼、肉根本不可能好吃,但真正的美味会让你忘了它是荤是素。例如我的纯素韩式拌饭,很多‘肉食主义者’吃了都喜欢,根本不会注意是否有肉。”
水煮、蒸、快炒……诸多烹调手法之中,哪一些较有益健康?答案或许和你想的不同。
蔬菜的保健功效众所皆知,这里说的“强大”指的是蔬菜的美味潜能。这句话出自内田悟的《蔬菜教室——当季蔬菜料理完全指南》,内田悟有“日本最受欢迎的蔬菜职人”之称,他在法国餐馆工作时开始对蔬菜产生兴趣,2005年在东京创办了专门供应蔬果给餐馆的“筑地御厨”。
受访者一致强调可食植物界的丰富多样,在数以千计的植物之中,怎么可能找不到喜欢的味道?
许多人的早餐首选是面包,王杍翎建议改吃根茎类蔬菜,例如番薯、马铃薯、芋头、莲藕、茨菇和鲜淮山。“蒸熟或煮汤都很美味,例如前一晚可以先煮好莲藕黑豆花生汤,早上起来就能享用。”
二、少些水,加点油
正因为蔬食世界如此多姿多彩,未知未学未尝的不胜枚举。王杍翎和郁慧敏认为,巴刹和农场是很棒的教室,果菜商和农夫就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