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10大拍鸟地点

公的织布鸟筑造鸟巢的过程,就有故事。当我们看到树林里有绿色鸟巢,那是公鸟筑到一半的鸟巢。这时候,它会放下筑巢工作到处去求偶,一旦觅得母鸟愿意与它双栖双宿,便会回来继续筑巢。待鸟巢完全筑好之后,它便邀请母鸟入住,并让母鸟在里面下蛋,繁衍下一代。如果母鸟不满意,公鸟甚至会将未完成的鸟巢整个捣毁,然后重新再造。

拍鸟除了带给摄鸟族视觉美感,他们也从禽鸟及动物身上,学习到新知识,感受新的触动,唤醒人性美好的一面。

进入荒郊野外或树林公园,除了鸟类,经常也会与其他野生动物不期而遇。拍摄禽鸟或野生动物,摄影师一般喜欢捕捉禽鸟的各种飞翔英姿,或野生动物捕猎的镜头。

或许,拍下母鸟亲吻雏鸟验伤,是女摄影师偏好的柔性角度吧。

8. 武吉知马射靶场路

很多摄鸟族以拍摄旅游风景照开始,然后进入微距摄影与人像摄影。一旦开始拍摄禽鸟与野生动物,便会被禽鸟界与大自然生态的魅力和挑战迷住。初入行者,多数以拍大鸟为主,然后转向注意稀有品种的禽鸟。

这里列出10个新加坡最夯的拍摄鸟类与野生动物的地方:

近五年来,初入行的本地摄鸟族,以拍摄猫头鹰、犀鸟、蜂鸟、太阳鸟、啄木鸟、老鹰与各种候鸟为乐。

最近,本地拍鸟族就有幸在公园目睹一只猫头鹰雏鸟从树上掉下来,无力地往树上飞的情景。他们赶紧通报有关当局,最终救援人员以长竿成功将雏鸟送回树上。这场人类协助猫头鹰救援雏鸟的场面,在许多拍鸟族的围观下完成。如果当天摄影师仅仅为了满足于拍下救援的过程,收队去喝咖啡,那么,他们就错失后面发生的温馨画面。

考验耐力与体能

我看禽鸟多娇媚,料禽鸟看我应如是。

7. 滨海东通道

每个鸟巢都是艺术品

唤醒人性美好一面

观察禽鸟喂食,总发现它们从早忙到晚,几乎不停歇,一天来回上百趟,好像完全不知厌倦。看它们飞来飞去,一旦找到食物就飞回鸟巢,嘴对嘴地给嗷嗷待哺的小鸟喂食,那种场面很温馨。

1. 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

根据非正式统计,本地拍鸟族约有数千人。某些摄鸟社交平台的会员人数过千,他们互相交流拍鸟信息与分享照片。

我们经常以“头脑跟鸟一样大”来比喻不聪明的人,但是,实际上,从鸟类用嘴巴来回运送树枝筑巢,筑出各种不同形状,令人叹为观止、优美工整的鸟巢这一点来看,禽鸟不但不笨,反而还挺有本事的。

拍鸟族长时间守候,是为了等一个按下快门的良机,留下至美的时刻。无论是拍到弱肉强食,捕猎残忍血淋淋的镜头,还是真情流露亲子互动,或者富有艺术美的飞翔英姿等画面,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跟随摄影朋友拍摄了几次禽鸟,从日本北海道的丹顶鹤到新加坡的猫头鹰之后,深感这句话点中这个拍摄领域的精髓。

虽然说,禽鸟一旦在一个地方筑巢或栖息,就会惯性地在那一带活动。从北方千里迢迢前来我国过冬的候鸟也一样,它们隔年还是会回到同样的地方,要找到它们不是难事。不过,有时候即使知道禽鸟的出没地点,也得等上大半天,才能够拍到它们飞翔的特定动作。

此外,迅速调整拍摄器材的光圈、速度、构图、曝光、聚焦等,在千钧一发之际,框住想要的姿势、动作、表情,是拍摄禽鸟比拍摄其他领域照片更考验临场摄影技术的地方。

一名前辈透露,上个月本地摄鸟族追拍一只从西伯利亚及阿拉斯加飞来的黑白色太平洋金斑鸟,以及一只单独活动的鸳鸯。

2. 牛乳场自然公园

对女性而言,拍摄禽鸟面对的挑战,还包括经常要扛着重甸甸的器材,追着猎物跑。摄鸟器材配备多,相机加上各种长镜头,行囊重量不轻;此外,拍鸟多数要步行一段路程进入树林郊野,得跋山涉水不怕脏。在空旷的野外,天气变化无常,日晒雨淋和蚊虫叮咬是常有的事。

新加坡是个花园城市,岛内有将近200个大小公园,分布在市区、滨海、河道、邻里、蓄水池、郊区,以及串联全岛的公园步道,每年8月至翌年3月吸引北方的候鸟前来栖息过冬,丰富岛国的自然生态,使狮城逐渐成为拍鸟族的理想天堂。

无论是禽鸟静止不动、整翅、觅食、飞翔、求偶、恩爱、筑巢、孵蛋、喂食、打架搏斗、争夺地盘等镜头,照片的背后都有故事。

光,给了摄影师创意的脚本。禽鸟以眼神释放温度,用羽翼散发柔情。无需言语,任由镜头勾勒各种情怀。

当天,湿地公园大约有30多人摆好各种专业摄鸟器材,对着猫头鹰按快门。我尝试用手机对焦,在树干上寻找猫头鹰,当猫头鹰的倩影进入手机框框,还可以清晰看见它圆滚滚的黄色大眼睛时,那种兴奋的心情,犹如小孩获得渴望已久的礼物。

展现羽翼柔情

她的相机具有最高每秒20张高速连拍性能,能够自动对焦,高准确度识别鸟的眼睛和身体,每一个瞬间的对焦都清晰、准确又有防震效果,能够抓拍鸟类震撼瞬间的特点。

进入林间拍鸟,有机会欣赏到各种鸟窝形状,为这些大自然的建筑师赞叹不已。在我看来,每一个鸟巢,都是艺术品。

女性摄影师则更容易被温馨画面吸引。例如,捕捉到平日在地上爬行的大蜥蜴,突然站立互相拥抱,难能可贵的镜头;以及不停蠕动,头部离开树枝往下垂的青蛇。这些画面,让看的人,有时惊喜不已,有时毛骨悚然。

摄鸟的魅力与挑战

6. 实里达翰士德湿地公园

4. 新加坡植物园

很多人说,疫情期间,新加坡的禽鸟与野生动物变多了,到处有人拍下各种以前不常见的鸟类与动物。其实,也许不是动物多了,而是探访大自然郊区林间的人多了,遇见稀有品种的禽鸟与野生动物的概率跟着提高。

10. 淡滨尼生态公园

等到小鸟羽翼渐长,必须离开鸟窝第一次学飞时,母鸟在树上以犀利的眼神把关护航,那种情景,也叫摄鸟族心动。已为人母的王峰樱说,每当拍摄到这种洋溢母性光辉的画面时,她都能感同身受。

走入荒郊野外或树林公园拍摄禽鸟与野生动物,在追踪、守候、观赏与按下快门之间,感受自然生态的魅力,接受摄影技术的挑战,女摄影师更有捕捉柔性画面的本能。

拍鸟,很考验耐力与体力。

3. 滨海湾花园

她说:“看到母鹰用嘴巴对小猫头鹰亲了又亲的那一幕,我真的很感动。禽鸟就像人类一样,一心一意保护孩子,担心孩子,疼爱孩子。母性的光辉,无论在哪个领域,都那么耀眼。”

拍摄飞禽遇到的最大挑战,是考验摄影师的临场应变能力与眼明手快的反应。因为,如果错过一个镜头,不可能叫鸟儿再摆一次同样的姿势,可能就是永远的遗憾。

我也用手机在义顺组屋区拍摄到猫头鹰翻白眼的照片,以及在巴西立公园拍到犀鸟就近在眼前的镜头。手机拍摄的画面,当然不可与王峰樱目前所用的高性能EOS R5全画幅专微相机相提并论。

禽鸟喂食不知倦

女摄影师王峰樱(53岁)参与禽鸟拍摄虽然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却累积了不少观鸟习性的经验。她与我分享:如果看到禽鸟用一只脚站立,摄影师便可以休息,因为这个单脚站立,表示它没有想飞的打算。但是,一旦看见它们用两只脚走路,或抬起头看天空时,就要准备按快门。

时常看见摄鸟族背着“大炮”镜头与巨型三脚架,全副武装游走公园郊野,看到拍摄目标,就架起器材,耐心守候,以求留下心仪的画面。一分钱一分货,好的拍鸟器材,价格不菲。

那一天,当雏鸟回到树上与母猫头鹰团聚之后,像天下母亲一样伟大的母鹰,对雏鸟又亲又吻,好像在安抚受惊的“孩子”,又好像在为它验伤。那感人的一幕,那散发羽翼柔情的瞬间,被王峰樱给框住了。

黄胸织布鸟的鸟巢像艺术品,绿色鸟巢是公鸟筑到一半,待觅得母鸟合栖,再完成工作。假如母鸟不满意,就捣毁重筑。

现在回想起来,她的描述与我在北海道拍摄丹顶鹤起飞的情景完全符合。只可惜当初不晓得禽鸟这个习性,多次错失良机,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叹息:“哎呀,又飞走了!没拍到!”

拍鸟族拍鸟、观鸟、护鸟和爱鸟,框着小小生命所展现的坚韧与精彩,以画面丰富别人的视界,也丰富自己的感官。

禽鸟摄影界流行一句话,情深胜于景深。

9. 裕廊湖公园

另外,雏鸟从树上掉下来,因羽翼未丰,无力展翅飞回树上;母鸟目睹幼鸟跌落地面,自己又不够力量把它叼回鸟窝,只能干着急地发出无助的啼叫声,担心幼鸟会被猫吃掉或被人类伤害的情景,不时在荒郊野外的树林间发生。

5. 巴西立公园

在本地,摄鸟依然是以男性为多,近年来越来越多女性也加入行列。不过,男女比例依然悬殊,10人中约有两名女性。

去年我从日本回到新加坡,在社交媒体上看见许多朋友陆续上载猫头鹰呆萌可爱的照片,解封期间闲来无事,萌起去看一看野生猫头鹰呆立树梢的念头。听说猫头鹰在碧山—宏茂桥公园对面的宏茂桥组屋区出没,我赶紧去寻觅,可惜运气不佳,三番四次扑了个空,猫头鹰总是不在家。

与野生动物相遇

拍完猫头鹰,我们移步到公园水池拍摄其他鸟类。园区不大,当天却拍到七八种鸟类。

11月某天,在一群摄影朋友的带领下,终于在实里达的翰士德湿地公园(Hampstead Wetlands Park)看到野生猫头鹰。

摄影师久候,为了定格灰头鱼雕展翅飞翔,涉水而过充满爆发力的瞬间。

追拍猫头鹰

摄鸟器材价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