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邻里中心,一定会有小书局。虽名为书局,但主要贩售文具、课本和教材等。店主会腾出空间卖书和杂志,大多是畅销书,如金庸、倪匡等的作品,像文具店多些,书的品种有限。有限品种的书退居幕后,正是这些幕后功臣,才让我得以出发到书的无边世界里。
推门而入,这家书店唤起童年书局记忆,它也像一家文具店。书店是由第三代老板简博襄和太太曹菊苹共同经营。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有限,只能供长子念书,简博襄的爷爷开一家书店,让无法继续升学的女儿获得阅读和学习的机会。池上书局不只卖书,当地学生需要文具都会到池上书局买。
猫,似乎成了独立书店的标配。读过一些文章和对书店老板的采访,都提及书店养猫的实际功能是为了杜绝鼠患。久而久之,发现猫和独立书店的气质十分契合,总是慢悠悠懒洋洋的。现代人阅读也需要如此闲情,才能踏实进入作家布置好的迷宫。而池上书局里的两只猫Momojan和Miumiu,似乎一直在睡觉和摆烂的状态中,但长得十分讨喜机灵,成了书店的活招牌。不少人前来书店,是为了拜访它们,拍一些照片,或许不经意间,遇见一本好书。
2013年,台湾作家陈文茜到池上观赏云门舞集的演出,也来到池上书局,发现书局里尽是文具及礼品,唯独没有课外书。于是陈文茜就把家里的二手书都捐给书店。后来到池上驻村的蒋勋建议设立名人书柜,不少作家如蔡康永、刘克襄响应,纷纷捐出来家里的藏书,现在书店里能买到这些作家的作品。
这创意吸引不少读者特地前来池上书局。这些爱书的作家,犹如书店的策展人,展现他们所阅读的世界。独立书店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其摆书的形式,为书安排一个创意的舞台,让它更能轻易接触到读者。记得日本的一家独立书店,就让当地各行各业的居民挑选出他们推荐的10本书,降低一般读者选书的门槛。有行家指路就会少走弯路。
来到池上,这个经常被誉为台湾最美的乡镇,自然不会错过池上书局。它位于小镇最热闹的街上,成立于1955年,虽然不算是池上的常规景点,但没了书店,池上稻田里春天的绿和秋收的金黄,都会显得黯淡一些,镇上的众声喧哗就只剩下车子和游人的杂音。
遇见爱书的贵人
然而池上书局正如城国的书店,早已显得不合时宜,人们获得书的渠道太多了,书店多年来名存实亡,还好它在艰难的时刻遇见了爱书的贵人,命运得以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