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泽峰也是修德善堂总堂的总务。他告诉《联合早报》,最早一套在1950年代订制的大供棚绣品是以黄色绸缎为底。在1980年代总堂订制了另一套以满金线为底的,如今可说是非常珍贵。
担心珍贵刺绣失去功用
翁泽峰也感慨道:“虽然这一套满金线为底的绣品很难得,大供棚也是很特别和少见的绣品展现方式,但现在善堂负责诵经的经师和经生多上了年纪,要找年轻一代继承不容易。如果有一天青黄不接,不举行大法会,这些珍贵的刺绣就会成为摆设品,失去它原本的功用和意义。”
早年要订做这么一大套绣品不便宜,总堂幸得善信支持。后来其他善堂有能力要订制时,却已很难。翁泽峰说:“1980年代中国的绣厂还是国营的,集合了一两百名手工了得的师傅一起做。现在当地工厂已不愿再承接,除了考虑到人手、原料和技术等因素,还有大套绣品需要很长时间,即使现在好些部分可请机械代劳。许多工厂宁愿做较小套、可更快完成的订单。”
工厂不愿承接大套绣品订单
“善堂用的这些绣品,一般是以黄色、红色和蓝色的绸缎为底,以满金线为底的更大方。当时向广东潮州国营潮绣厂订购时,花了约30万元,在当地引起轰动。师傅们花了近三年完成,现在的价值已超过百万元。而且当时用的金线都是真金的,现在一些仿金线,用火烧一烧会有塑料焦味。”
修德善堂供棚所使用的绣品,都是由本地老字号绣庄“翁展发”向中国订制的。第三代翁泽峰建议,从艺术、文化和传统的角度欣赏,摒弃宗教和灵信的观念。他打了一个比喻,大法会就像一场演出,各式绣品就像舞台道具和背景,让整场演出更精致完美。大供棚搭建起来像一座流动的神庙,如“三门四柱”代表正门、左右两道门和四根柱子,“走”进去之后就是庙内。
潮州刺绣(潮绣)与广州刺绣(广绣)总称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本地善堂法会的供棚和功德棚,充分体现潮州刺绣的精髓。不妨撇开宗教和灵信,纯粹从艺术与文化的视角来欣赏这些珍贵绣品所展现的艺术之美。
大型供棚的摆设十分讲究,从外到内共12层,有三门四柱、五门六柱、双连联帐、桌裙和彩眉等,整体看来要有立体感,熟悉操作的工人也要两三天时间来搭建。
大供棚需要很大地方,一般上善堂只有一年一度的祖师圣诞才会出动。此外,还有一些大法会邀约,如2015年义安公司曾在乌节路义安城外搭建大供棚。
粤绣、苏绣、湘绣、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潮绣是粤绣的流派之一,它的图案严谨,色彩瑰丽,运用金线、银线和绒线结合绣制,垫凸且富有强烈装饰性,2006年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金线为底的潮绣珍品
修德善堂是为纪念大峰祖师,和弘扬其济世为怀精神的民间组织。新加坡的总堂在勿洛,分堂在武吉知马和大巴窑。修德善堂法会的供棚和功德棚,就运用了大量潮绣。今年在滨海艺术中心和大芭窑修德善堂举办的数场导览活动,让公众有机会近距离欣赏珍贵的法会装饰、绣帐和道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