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她开始了童书创作之路,也对儿童教育产生极大兴趣。下了决心,又到香港大学修读了一纸特需教育文凭,进一步探索相关课题。

可从轻阅读开始

徐海娜来自中国福建,从小就有作家梦,最初写作小说和散文,后来因缘际会开始童书创作,目前也为《金融时报》中文网撰写专栏。

这种幸福体验是无可替代的。

讲题:少点焦虑,多点方法——让孩子爱上阅读

她还记得小时候家乡只有一家书店,店里只有一个儿童读物的书架,每次父亲带她去书店都会在童书架子前悉心搜索。“我记得他每次挖到宝都欢欣雀跃,那种神情非常吸引我。”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本身有没有阅读习惯?我们如何对待书本?本周五的早报悦读@NLB讲座,从事特需儿童教育,推广阅读工作的专栏与绘本作家徐海娜,将教大家“少点焦虑,多点方法”,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一生从读书中受益。

主讲:徐海娜

如今的情况却是,大人每天捧着手机看短视频,哈哈大笑,小朋友想看又被拒绝,自然会对手机更加好奇。

2017年,丈夫有机会到新加坡工作,他们一家人如今定居狮城。

徐海娜认为,因材施教很重要,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阅读情况,如何勾起兴趣必须以个案方式分析,再提出解方,没有一个万能的解答方法。

不断迁移,让徐海娜看见不同城市对待儿童教育的异同,在对比中寻找更好的教育方式。

我们自己有没有阅读习惯?我们如何对待书本?这不仅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氛围。

节目将通过《联合早报》面簿直播。点击关注,在节目开播时段上网观看。

日期:6月3日(星期五)

徐海娜说:“我在香港的时候,房子很小。我们的客厅很小,只有一张桌子,是餐桌也是书桌。有次饭后我坐在那里看书,看得入迷,孩子很好奇,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着迷。我告诉他,你还太小看不懂,但他就是很有兴趣,要我读几行……大人经常要求孩子阅读,但自己却无时无刻不在看手机。我认为身教很重要。热爱阅读不能是装出来的,必须要发自内心才行。因为小朋友都很聪明,他们一眼就分辨出真假。”

大学毕业后,徐海娜在福建一家电视台工作,婚后她和丈夫到香港深造,一边带娃一边修读硕士,丈夫则读博士。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她经常会给孩子说故事,逗孩子的时候经常即兴创作。她形容亲子阅读的过程,“能够润滑我和孩子的关系。”

她受访时建议,可以从轻阅读开始,哪怕只是只言片语的图文书或漫画,之后才能循序渐进。

其中一个营造阅读氛围的方式就是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

最近关于阅读推广、华文教育的课题的讨论可说非常热闹,来临悦读@NLB讲座,邀请从事特需儿童教育,推广阅读工作的专栏与绘本作家徐海娜演讲。她将以“少点焦虑,多点方法——让孩子爱上阅读”为题,以她接触过的实际案例,为大人和小孩指引方向。

其实“有趣”或“有吸引力”这件事并不是刻意就能设计出来的,更多时候在于大人们能不能身教。

徐海娜认为,如果我们把阅读当成功利的工具,那么经常就会欲速不达,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为什么让孩子爱上阅读?是希望他能一生从读书中受益。阅读不是外在的,是心灵的提升。我记得有个作家说过,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取决于他成长过程中读过那些书。”

推广阅读到底所为何事?是为了让孩子应付考试?为孩子以后工作上有语文优势?还是赋予孩子自主学习、心灵成长的能力?

延伸阅读

You are what you read,阅读是形塑人格和思想的重要媒介,大人们要有正确的态度,才能引导孩子取得阅读的钥匙,打开更多可能。

回到本文一开始的提问:为什么阅读?

徐海娜系列绘本作品由本地玲子传媒出版。(玲子传媒提供)

徐海娜引日本绘本出版人土井章史的《少儿绘本教程》指出,绘本是“重要的亲肤育儿工具”,虽然孩子长大后不大会记得亲子阅读的内容,但孩子在被窝里或大人的膝盖上听故事所留在他们心中的幸福感,会温暖一辈子。

最近徐海娜在玲子传媒出版了四本童书绘本,探讨儿童的心灵健康。《我要你们都消失》《妹妹不是美人鱼》《妈妈说,快点》与《他们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帮助家长与孩子了解孩童的负面情绪。这个系列还有新作品陆续会在玲子传媒出版,此外徐海娜还有一套关于特需儿童的绘本,希望能在本地找到感兴趣的出版社。

时间:晚上7时

营造阅读氛围

来临讲座聚焦儿童阅读,本地家长恐怕对此又爱又恨,想要孩子多读书,但不得其门,不知道该选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