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放纵型(permissive)教养方式的家长,对孩子行为的约束和控制少,给予很大的自主权。长期以往,孩子会缺乏纪律,也不会尊重家中与社会的规矩,这可能导致孩子在行为或者学业上出现问题。
75%心理疾病 在25岁前萌芽
父母要照顾好孩子首先要懂得照顾自己。蓝医生说,有些家长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遇到困难总是自己默默忍受,这只会加重自己的负担。蓝医生建议,家长应该勇于寻求帮助,或找到一个倾诉对象。
学习行走、言语的学前期孩子渴望从大人那里获得更多自主权。家长在这个阶段的挑战,是如何平衡、拿捏给予孩子的自主权,让孩子通过自我探索建立自信心,同时也要适时提供保护。
亲子关系发生摩擦在所难免。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家长应采用不同的管教方式。来临周五的悦读@NLB讲座,心理卫生学院的蓝忠正医生将通过实例,让家长深入了解如何促进孩子与自身的心理健康,巩固亲子关系。
影响孩子心理的三种教养方式
时间:晚上7时
踏入小学校园的学龄期孩子,除了接触知识,也开始面对社交问题。孩子在这个阶段会经历各种失败与挫折,家长须要提供适当的鼓励,并培育孩子勤奋、勇往直前的特质。
主讲:蓝忠正医生,副专科顾问,心理卫生学院成长阶段精神科部门
节目将通过《联合早报》面簿直播。点击关注,在节目开播时段上网观看。
其次,蓝医生认为,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不应太苛刻,也不必强求在各方面一定要提供孩子最好的条件,“没有完美的育儿方式,但有足够好的育儿方式。”家长应当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力提供孩子优质的成长环境。
75%的心理疾病都是在25岁前萌芽的,蓝医生回顾,自己在选择职业方向时,认为专注成长阶段精神科能使他做出最大贡献。他希望能尽早解决孩子在成长阶段遇到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健康发展。
在专制型(authoritarian)教养方式下,父母要求孩子言听计从,孩子要无条件地强制执行父母的指令。孩子往往会在恐惧下服从,长期以来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同时产生自卑感。这对孩子的自信心培养有负面影响。
孩子的心理状态多半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丰富,蓝医生介绍了三种主要方式。
讲题:牵牵我的手
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在生理与心理的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理需求有别。
相较于这两种极端的方式,蓝医生建议更平衡的权威型(authoritative)教养方式,父母在树立长辈威严的同时,也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限定,但在限定范围内又给予自主选择的权利,并通过鼓励与交流拉近亲子关系。
给自己“暂停时间”
在蓝医生看来,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给家长带来很多挑战。因为青少年在这个建立自我认同的阶段渴望被认可并争取独立。青少年希望家长把他们视为成年人,但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尚未成熟,因此在过程中会有叛逆行为,与家长发生摩擦。
沟通至关重要,蓝医生强调,频繁的交流能让家长提前发现孩子遇到的困难,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或恶化。平日忙碌的家长,也应尽可能抽出少量时间陪伴孩子,在质不在量。
亲子之间的摩擦在所难免,蓝医生认为,家长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感到愤怒的时候,应该给予自己“暂停时间”,暂时离开矛盾发生的地点,等情绪稳定后再与孩子交流。
蓝医生说,他很早就立志要帮助、照顾小朋友,也曾打算朝儿科医生的方向发展,但自认双手不够灵巧,因此选择专攻儿童心理学,实现志愿。
养儿育女挑战重重,缺乏沟通或错误的沟通方式,对父母与子女的心理健康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家长在诸多压力下,如何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蓝医生建议,青少年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家长也要积极聆听孩子反馈的感受与挣扎。对于不愿与家人沟通或参与家庭活动的青少年,蓝医生建议家长主动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打开孩子的心扉。
孩子各成长阶段需求不同
日期:5月6日(星期五)
蓝医生介绍,婴儿期的孩子寻求依靠,处于与家长建立信任的阶段,需求主要来自温饱等生理方面。家长在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的同时,也无形中满足了心理上的需求。家长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满足与安抚至关重要。
早报悦读@NLB线上讲座
蓝医生也强调兴趣爱好的重要性,无论是运动、阅读、社交活动等,家长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这对心理健康必不可少。
蓝医生说,作为心理医生,不只是对症下药这么简单,还包含多方面的研究与辅导工作,对患者个体、家庭、社群等都要有所关怀。
心理卫生学院成长阶段精神科部门副专科顾问蓝忠正医生将在本周五(6日)的悦读@NLB讲座上,通过实际案例,让家长深入了解如何促进孩子与自身的心理健康。蓝医生也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提供一些巩固亲子关系的建议。
蓝医生强调,家长在选择管教方式时,也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对学前期的小朋友讲成人的大道理显然不适合。家长在管教孩子后,也应该与孩子解释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