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二稿》是游思年今年5月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读小说原本是我最享受的阅读,可这回读《身份,二稿》,却感觉有点吃力,常要跑神,终于读完,心头乃别有一番滋味。
从邻居声音说起
不浪漫的爱情小说
作者对时局及本地华文华语的处境,常会在小说里找机会讥刺或嘲弄一番,或许那足以纾解人们胸中积压已久的块垒,只是常感觉这类节外生枝过于生硬,不见得就能引起多少共鸣。
肉包子和教堂
接着,作者为我们介绍住楼下的那对年轻夫妇,男的给人修理水喉水管,女的在食品店当店员。他开始是驾一辆小货车,后来改用电单车。有人去联络所投诉,说他一大清早启动引擎扰人安眠。提出投诉的是作者紧挨的邻居,从联邦来的一个单身女人。这女人的身份有点暧昧,虽有份职业,平日却深居简出,后来竟常指责作者跟踪她,闹到警察上门来调查。还是作者老婆机灵,“她后来看准小三行止作息的时间,完全避开了照面的机会。”作者补充,之前那里住的是一对性格近于懦弱的母女,与左邻右舍相处便很融洽,是连咳嗽都怕吵醒人的小女人。
还有一名喜欢向人借钱的暗牌陈,自然是借钱不还的那种。他挺着个大肚腩,有一双粗手,声音低沉有力。不过,在邻里他显然也没什么大好大坏的作为,“大家见面打招呼,肚里骂天地,也都几十年”。在联络所打扫的阿涂,在作者笔下是不一般的底层人物,年纪老大,有老婆,心里却还会怀恨一名有几分姿色的女主管,因为她给别人勾搭上了。邻居都知道,近来阿涂心情不好啦!这自然是组屋邻里的好话题。
《透着花雕的微香……》书写的生活画面似乎更开阔,有情节,但是几个情节之间联系不大,更像是对一个发展中的小镇的素描。
游思年观察生活很细心,掌控文字能力很高明。不过,读游思年的小说,在兴奋之余,也常有叫人感到迷惘的时候……
不过,读游思年的小说,在兴奋之余,也常有叫人感到迷惘的时候。
《天官、地官和水官》,曾荣获2011年新加坡金笔奖小说组首奖,充满民俗的趣味描写。《城市运作中的口腔结构问题》,看似荒诞的题目,讲的是中国专业人士来新加坡谋生面临的各种适应问题,除了语言和饮食,还有工作文化。然而,这一切,问题不大,几个月后,主人翁就有把握要把女友接过来,只是嫌天气就是太溽热。《严寂人与花媚姿》说的是一对恋人的遭遇,女的年龄比男的大,家里不同意,最终就只能各奔前程。《第八种机缘》讲的是工地小职员的故事,他不一定对每个上司都唯唯诺诺,却晓得巴结最有可能提升他一把的贵人。
小说集共收十个短篇。《火针》的取材也很别致,说的是作者和太太看医生的故事,平凡琐事中显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运用文字的功力。《肋骨》的描述有较多隐晦,里头一大段讲与郭宝崑同处一囚室的经历和感触,却颇传神和富深意。《某种老去的方式》尤有传奇性,情节最丰富,不过,它或许不是很多人能理解的故事。
十个短篇小说
那年月,人们在咖啡店里谈论的大事包括:不久就要拆迁,《南洋商报》的主笔编辑全抓了,关税局的人来查核对面的那间画室有没有逃税……
当小题标明现在式时,阿丹带过来的小孩已经长大周游西欧诸国回来,向红的日子则还在为卖红糟面线摊位空置感到惋惜。
小说一开始就点出大巴窑的地名,“小村子被箍在旧加冷河、实龙岗上段路和布莱德路围成的长方形地块”,有一大片菜园子,也建有学校、庙宇、回教堂,还有咖啡店。那时候,咖啡店当然卖包子,而且包子是店主自己做的。作者特别提起,这店卖的包子“掺和了瓷白沙葛丝末的精瘦猪肉团,在裹进面粉皮前,……加进了些微的花雕酒”。
本文重头戏应是回教堂。一开场的描写是:“简陋的砂厘屋顶和髹成绿色的板墙”,“圆穹屋顶简化成白铁皮制成,小小的洋葱般的结构体”。后来却变成“有了一个奇特的钢铁结构屋顶,一个倒置的半弧形屋脊”,“形成了一个独特抢眼的地标”,回教堂已赶上时髦。不过,文中还指出这样那样的怪现象,有心的读者自然能有许多揣测。
还有他在清晨的遭遇:清晨的街道上从不远处响起了一阵摩托声,一盏红灯自远处疾驰而来。感觉上,冷冽的大气中似有若无一波波的气浪,慢慢地潮涌而来。
就从与书名同题的小说谈起。先别管作者拟的小标题如现在进行式,过去完成式……叫人伤脑筋,我很快感觉这是一篇写得生动,富有生活内涵,别出新意的爱情小说,然而,它缺乏浪漫的男女感情抒写,也没有一波三折引入入胜的情节。
鲁向红是一名建筑工地的监管,喜欢上小贩中心卖炒米粉和花生粥的姑娘阿丹。他鼓起勇气,送给对方电脑打印的几张食物名称牌子后,就常想起“她微酡的双颊,以及略带羞涩神色的眼眸”。然后,他答应她父亲邀请,参加巴刹中元会酒席。就是那个晚上,阿丹透露自己有个儿子,丈夫为了躲避追捕已五年不见踪影。
观察入微文采丰富
作者常会在小说及铺展开的主要情节里增加一些枝节描写。这类文字有时候确实能开拓读者的视角,加强文章的时代感和地方色彩。不过,要怎样才能在丰富小说内容的考量时,不离题以至影响阅读兴趣,作者或许还须多斟酌,必要时舍得割爱。
我欣羡作者生活面宽广,创作题材多姿多彩。
读完这篇爱情小说或择偶的故事,脑海里有两个场景念念不忘:早年小贩中心的纷乱,还有我一点也不熟悉的建筑工场的营运情况。
在一家中医师诊所,他见到了几尊神像:手抚长髯的木雕关老爷子居中安坐,周仓漆黑着脸侧对着另一边白净脸皮的关平,自自然然,自然成就五千年良莠俱全的次序。
游思年文字修养高,对方言的使用显然也颇有心得,他能让小说人物以多种方言交谈,确实有助加强人物性格刻画和地方色彩。不过,他也常在小说里对某些词汇的字义、读音以至方言和中英文翻译发表自己的观察和考究,即使那与小说情节或人物塑造无关。作为一名读者,我也只能笑纳。
日子过得飞快,作者要寻回的卖有花雕酒香肉包子的咖啡店,已经搬到组屋楼下,不过,那包子的味道“隐隐约约就是粗砂糖的一出小小的闹剧”。后来在食阁里,怎么搞的,吃包子时,“慢慢咀嚼口中那团不冷不热的馅肉,竟然吃出某种恼人的异味”。肉包子不断在变味道!
工地来了个代表法定机构的监理员英姑,代表承建公司的向红与她便常有工作上的交集。英姑工作认真,对向红工作上犯的错误一样严厉批评。不过,她显然很赏识他,多次邀他跳槽。这期间,他也留意到下班后穿上套裙的英姑,讲话轻声细语,一派小女人模样,“让人觉得怪怪的”。
看得出小说要抨击的某些社会弊端,确实不适宜直接说清楚,但是,过于扭捏的书写方式,读者只能凭所知来猜测,感觉应该不会很舒畅。
我更喜欢《声音纪事》。深夜,传来一对年轻夫妇的声音,老伴摁下手机录音功能想录下他们的乡音,按错,夜空迸出高昂的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
游思年观察生活很细心,掌控文字能力很高明。他写当年的大巴窑:虾末黍禾肥料那地地道道的土腥味,从河流对面农家微微拱起的一垄垄菜圃中,随风一阵袭来,正是人们啖了一小口白地青花瓷杯盛着的黑咖啡,扒开大肉包,闻到微微泛起的米酒香味的时候。
文字风格待切磋
作者文笔生动,或能以这篇《声音纪事》为最佳说明。文末的临门一脚,也是别有深意的邻里情总结:探头出来看热闹的男生新近才搬来。不久,这家子门口墙壁上挂起谢绝干扰的告示牌。